等待处理…

另一种世袭现象

2023年10月04日

·司金·

北京大学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说明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不均等。“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子女求学和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家长们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理应平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随出身阶层而异”。

这个调查表明,在中国,社会资本对个人从业产生了严重不平等的影响,进而形成一种“潜世袭”现象。

每个人参与社会竞争,求职求业,都具有两种资本。一种是个人人力资本,这种资本,是自身的天赋加上后天教育而得到的。目前的大学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本。而另一种资本,是社会资本。这种资本,不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也不是来自先天天赋,而是通过家庭、家族和父母亲戚等的社会关系,调动、支配和掌控社会资源尤其是公共资源而形成的。

个人在就业求职竞争中,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大小,是衡量一个社会公正程度的重要指标。“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早已是一种社会“常态”,而且这种状况正在加剧而不是趋于消弭。这种情况下的就业竞争,不是从业者个人人力资本的竞争,而是其他社会资本的竞争,是其父母家族社会关系的竞争,是其父母家族拥有的公共权力的竞争,是其父母家族影响公共权力能力的竞争。

无论从公平的角度还是效率的角度看,这种竞争都是存在严重问题的。从公平角度讲,因为这种竞争不是通过个人能力竞争,而是通过父母、家族、亲属等社会关系进行,本身是不公平的。而且,这种竞争会导致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源的不正当使用,本来应该为社会提供普遍的、无差别服务的公共权力,被用来进行交易、寻租,造成权力腐败。而从效率角度来说,权力和关系的介入,破坏了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使得用人单位不可能择优录用,而是择关系背景而用,需要人才的岗位没有得到合适的人才,而拥有合格能力的人无法进入合适的岗位,人才的社会流动受到限制,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被扭曲。

事实上,不仅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存在这类现象,在别的就业领域,同样会存在类似现象。

既然现在那些社会地位高或者具有经济实力的父母,可以利用权力等资源为自己的子女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那么,这些子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势必想方设法压制真正优秀的人才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且将来也会利用自己从权力和社会关系中所获的资源,来帮助自己的子女就业。显然,以此类推,也会形成一个极其相似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就会使社会高层始终被那些“出身好”的人所占据,形成新的壁垒森严的等级门阀制度。现实生活中,这必然撕裂社会,它势必从整体上破坏社会公正,乃至形成巨大的结构性矛盾,损坏社会和谐,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将因此效率低下,停滞不前,人们对于“人人生而平等”、公平正义等的信仰也将因此崩溃,后果显然是不堪设想的。

上篇:没有了
下篇:时事点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18/2359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