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浅议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整合

2023年10月04日

从2000年下半年起,在全省范围推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起,财政部又提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二者孰优,会计集中核算如何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了财政部门无法回避的难题。

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强化会计监督,遏制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机制和体制方面从源头上铲除了腐败产生的上壤,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强化会计监督,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附属地位,会计工作者的地位相对超脱,能够独立、公正地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实现了会计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延伸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会计监督贯穿于财政收支活动全过程,有效地防止了个别单位的少数人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现象的蔓延。

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会计集中核算也有其缺陷,一是缺乏法律依据,和《会计法》有冲突;二是责任主体不够清晰。虽然我们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以坚持核算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财务自主权不变为前提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会计帐务处理差错、会计信息失真、经济违法事项等问题,在追究会计责任时,很难界定责任主体,更无法分清双方责任的大小;三是会计核算与单位经济工作脱节,在一定程度上给单位内部管理造成困难,核算中心在个别业务的处理上由于对单位工作缺乏详细了解,只能是凭想想,使帐务处理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四是单位不同程度的放松了财务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大多数单位撤消了财会岗位,报帐员不管是从业务素质或是从精力上都无法适应加强财务管理的要求,单位领导也因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而放松了财务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的优缺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既具有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又可以较好地规避会计集中核算的缺陷,但由于无法对零星支付实施监督,就使集中支付所控制的资金不全面、不完整;同时会因为各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降低会计工作质量。

如果将两种制度科学融合,就能既促进财政改革,又可减少社会震荡、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首先、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改革主体、目的和对象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改革主体都是财政部门,并由政府推动;目的都是规范支出、公开透明、加强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原则都是不改变单位资金的使用权、审批权和财务自主权;对象都是预算单位及财政性资金,都需要取消各预算单位银行帐户,建立统一帐户体系,集中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思想保障,各部门、单位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理解支持,再到现在的不愿退出集中核算。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压力。

其次、现在各地的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已日益壮大和完善,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了人力和技术保障。以汉中市为例,市县(区)12个核算机构共有工作人员232位。这些同志大多来自于行政事业单位,是财务管理的行家、会计核算的能手。他们熟悉财经法规、懂财政管理。经过近五年努力,会计集中核算已经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会计处理技术日臻完善。现在只需增加财务对接软件,在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就可以顺利实现两项工作的融合。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会力量薄弱,难以承担核算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大多数单位取消了会计工作岗位,单位只配备专兼职报帐员,原会计岗位工作人员大多数已经改行。如果现在一下子把会计核算工作交给单位,怕没有合适的人员。

第四、可以减少财政改革的阵痛。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是改革的需要;会计核算中心的撤、并,也是改革的需要。但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种短期行为带来的负面作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第五、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相互补充,可以强化监督职能。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在监督方式上有所不同,会计集中核算侧重于通过审核原始凭证来加强监督,国库集中收付则主要是通过计划、指标控制财政资金流向来加强监督。如果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由于无法对零星支付实施监督,就使集中支付所控制的资金不全面、不完整。对预算单位的零星日常支出,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六、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融合有利于促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是建立在科学的部门预算基础之上的,而科学的部门预算又基于财政部门要详细、准确地掌握各预算单位的相关资料。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解决分散核算模式下会计监督软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推行部门预算提供准确详实的会计资料,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肖国华)

上篇:铮铮铁骨 美播黄陵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1/200511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23/23616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