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神舟腾飞的动力

——航天六院自主创新纪实

2023年10月04日

2005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陈德铭的陪同下,来到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

吴邦国委员长在视察中向现场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询问:“我国的航天动力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如何?”“我们的火箭发动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始终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六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谭永华自豪地回答。

创新,孕育奇迹

放眼世界航天,有一组数据让人震惊:造成国际航天发射故障的原因,有38.5%是由火箭发动机所引起。由此可见,被称为火箭“心脏”的发动机系统,对每一次的航天发射,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航天六院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科研生产的龙头,走出了一条“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技术创新路线,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之一。正因为有核心技术作基础,我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才创造了百分之百的成功记录,可靠性达到了世界一流。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后,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航天六院对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进行了一一梳理,并对载人航天工程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在该院发动机专家、火箭副总设计师张宝琨的提议下,该院的科技人员对载人航天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一方面将通过大量的理论计算得出的数据与发动机地面试验测出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和论证;一方面又到国外开展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试验研究。

经过多次的比较、论证,事实证明,载人航天工程发动机燃烧稳定性水平非常高,前苏联也只有一种发动机可以与之媲美!对此,外国航天专家翘起了大拇指。

目光,瞄准未来

2001年3月1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参观国家“863计划”航天成果展,“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专家在向总书记介绍一种新型火箭发动机时说:“我国是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掌握这种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是不是第二个?”江泽民追问道。“是!”陪同的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上将肯定地回答道。江泽民高兴地对研制人员们说:“你们劳苦功高!”承担这种新型发动机研制任务的就是航天六院。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和探月工程第二、第三期任务将依靠这种大推力、无污染、高性能的新型火箭发动机。航天六院将目光锁定在世界航天动力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然而,新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之路绝非坦途,新型发动机在原理、设计、工艺、材料方面都是全新的,可以借鉴的资料可谓少之又少。“要搞就搞好,要搞就搞成!”六院喊出了这样的心声。

技术难关一个接一个被攻克,新型发动机研制从黎明前的黑暗走出了一片光明,发动机地面试车成功的捷报频传。

(下转二版)

上篇:开栏的话
下篇:导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29/2362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