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五”以来,我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节水、保水、找水、治水、管水新路子,使得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特色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明晰,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水、保水、找水、治水、管水新路子。
我省自古以来就是“十年九旱”,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十五”以来针对关中“一线两带”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情,我省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先后续建和新开工了西安黑河水利枢纽、宝鸡峡加坝加闸等重点水利项目13处,完成重点工程投资18亿元。目前已建成安康黄石滩水库、渭南涧峪水库等9个水源工程,届时可增加供水能力14.5亿立方米。
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五年共投资4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关中九大灌区改造世行贷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和节水示范园区等项目,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42万亩,节水30%,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70%以上,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92亿公斤。
全面推进依法治水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河道采沙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标准。加大了水利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和严厉查处水事违法案件。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380公里,大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50%,管道漏失率降低到10%以下。
秦延安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