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在火海轰轰烈烈地救下十多条性命的民工英雄,却默默忍受着由此带来的疾病、痛苦和委屈。今天,这个平民英雄被拯救本身也许并不重要,而更重要的则是一个社会对英雄本该应有的、不再迟到的关注……
手拿“坦克帽”的胡月与爸爸胡茂东 钟华 摄
2005年11月9日8时35分,T271次列车驶进吉林站,站台上,照相机、摄像机纷纷对准第8号车厢里的“中国骄傲”——胡茂东。几天前,他在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消防局主办的“中国骄傲”评比中名列第三位,从而获得“中国骄傲”称号。原来,一年前曾在火海中救出十几人的这位好心英雄,由于救人中毒,事后落下肺部和脑部的顽疾而渐渐丧失了打工的能力,他一直默不作声,直至与女儿露宿街头。在他走向绝境之时,孝顺的小女儿只好为爸爸行乞治病……很快,一直默默忍受着委屈的英雄终于唤起了人们的祟敬与仰慕,于是,从个体户到机关单位,从普通市民到副省长,一个拯救英雄的行动开始了……
生死争夺:大义民工火海抢出人命十几条
2004年2月15日中午11点40分,吉林市中百商厦着起了大火。正在临江小区做工、头戴厚厚的“坦克帽”的水暖民工胡茂东看到浓烟后,领着两个民工就向商厦跑去……不一会,一幅骇人的情景展现在他们面前:巨大的火团带着类似爆裂的气流不断地冲击着五层商厦的玻璃幕墙,一块块厚厚的玻璃在这不可抗拒的冲击中不断炸碎,伴随着一声声迸裂的怪响,密如雨点的碎屑直泻而下,狠狠地摔在地上又再次扬起,让人惊恐不已……在近百名的跳楼者中,不少人在落地后当即毙命,而意外跳落到二楼缓步台的几十个人已经疯狂地再继续二次跳下,结果又造成新的伤亡。
这时,胡茂东拨开人群找来找去,终于看到了附近有个圆铁焊制的宽为1.5米、长约8米的自行车护拦。胡茂东几声吆喝,随着一声坚定的撞击声,铁架牢牢地支撑在了缓步上。在他的指挥下,上面人冷静下来,一个个顺着这个“滑梯”安全地着地了……忽然,三楼的窗口上慢慢地露出了妇女的半个人头,一支胳膊艰难地扬了起来,“救命啊……”可是,下面的人却没有人敢冲上去。“救命……”这第二声呼喊一下子让胡茂东听到了。这时,他说:“别急,我去救你!”
当胡茂东冲到楼口的时候,浓烟与火苗阻止了他的去路。他向附近看了看,刚好看到了消防兵的水枪在灭火时喷在地上的一层厚厚的积水。他上前就是一个“驴打滚”,身上的军大衣和头上厚厚的“坦克帽”全被冷水浸湿,然后,他一声大叫,冲进了火海中的楼梯!
在薰烤和仅半米的能见度中,胡茂东猫着腰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摸着楼梯里的墙壁,艰难地爬到了三楼。一个突来的火团把他击倒在地,他就在地面上爬来爬去,终于在一个窗边的死尸堆上找到了那个呼救的妇女。“我救你来了!”他背起这个幸存者猫着腰就往外跑……当这名妇女被送到附近医院他迅速赶回来的时候,楼上的一个孩子的哭声在嘈杂声中隐隐传来。胡茂东一眼望去,只见四楼一个窗口外,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火团的威逼下跳窗后一下子搭在了玻璃幕墙的钢架下,此刻正双手抱着直立的钢架,孩子命悬一线,那凄惨的哭叫揪动着火场边每个人的心。而这时,火苗一下下扑来,像一个偌大的黑舌头一样不时地要吞卷这个可怜的孩子。胡茂东再次在水坑里打个滚,又一次冒死冲上楼……不久,他终于找到了窗口。“孩子,我来了!”此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抓紧钢架稳定身子,一手伸出去五指像钢钳一样死死地咬住了孩子的衣服,然后慢慢将孩子拉起来,同时伸出右腿放到孩子的两腿中间,这样便把距离窗口半米多的孩子慢慢地移到了窗户上。随即,他将这个孩子夹到腋下,用大衣裹住他的头,猫下腰就要往外走……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看到那顶独一无二的“坦克帽”在这片争夺生命的火海中出出入入。他的眉毛早已被烈火烧光,他的脸、他的身上粘满了被救者流出的鲜血,他的厚厚的棉鞋和裤子都被烈火烧得面目全非,但他却浑然不顾……人们更看到,这位惟一的群众中的救人者先后在楼上的火海中救出了11个人!此后,这位“坦克帽”又与消防兵们一起从楼上往下抬运尸体,一直到天色渐晚,当这些尸体全部被运到楼下后,早已疲惫不堪的胡茂东才启动了自己那辆花400元买下的破旧的轻型摩托,冒着冰冷的北风,顶着那个沾着血迹的“坦克帽”,慢慢驶向郊外……
壮举“后遗症”:身染顽疾的英雄默扛委屈步入绝境
近一个小时后,这个胸部发闷、头脑发迷的民工将那辆破旧的小摩托艰难地停在了郊外的一座平房前。17岁那年,父母先后离世,从此走投无路的他便离了家乡永吉县河湾镇迎风村,来到吉林打起了零工至今。1998年秋,小女儿胡月刚好三岁,由于生活的困顿妻子离开了他,从此他与小女儿一起在郊外租起了一间平房。
事发后,胡茂东一直感觉胸闷,有时还咳嗽不止,而且还经常出现头痛的症状。一个月过去了,他的这些毛病越来越重。接下来的情况更为糟糕。火场救人带来的后遗症使胡茂东无法像往常一样去市场做零工了。一个月后,在无力支撑莫名头痛和胸闷的情况下,他住进了医院,肺部感染和脑神经痛的诊断让他大吃一惊。面对这种情况女儿说出了救火的实情。医生说:“他是在救火的时候肺和大脑都受到缺氧和有毒气体的侵袭。”
一个月过去了,胡茂东的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这时,早已花尽几年来7000元的全部积蓄的他重新回到家里慢慢调养。这时,胡茂东决定以收破烂为生,用几角几分微小的利润供女儿读书和父女俩艰难糊口。从此,在一路病态的踉踉跄跄和有气无力的吆喝中,他开始艰难地穿行在吉林的大街小巷……一次,他在收酒瓶时意外地被一个货杂店的人认了出来:“你还戴这个坦克帽呢,年初大火救人的不正是你吗?火灾后,第二天报纸把你救人的事报道出来了,还有你背人的照片呢!对了,你怎么还干这个下三烂的活——你救下的那一十多个人,不用多了,一人给你一万,你这辈子也就够了!”
此时,胡茂东一脸的苦笑:“我救人的时候,什么都没想,从没想过事后会得到什么,更不能要人家的钱……我什么都不要他们的,只是想我救的人,活得很好——这样我心里就很舒服啊!可我现在都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什么样——他们没有一个人找我……”
后来的一切更让人无法想象。由于无钱治病,胡茂东连出去收破烂的力气都没有了。2004年11月,当天气渐冷的时候,胡茂东再次住进医院,手术中医生从他的胸腔里抽出了4.5公斤的积水……为了支付药费,他不得不一边向房东借钱,一边将家里黑白电视机、煤气罐等家什一个个地卖掉。半个月后,手无分文的他只好在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回到家里……这时,为了换来支撑身体的药物,他又以300元的价格卖掉了那辆破旧的摩托
2005年春节过后,胡茂东早已家徒四壁,除了那些做水暖活的工具外几乎一无所有。这时房东客气地说:“唉,兄弟,你看你看,昨天一对小俩口来看房,愣是看中这个平房了……”胡茂东明白,自己已经欠下了1100元的房租,又加下500元的治病的借债,自己已经欠了人家1600,今天人家已经赶自己走了!胡茂东说:“明天我们就倒出房子。”这时房东又客气地说:“你的那些水暖工具没地方放,就放在我家吧。”原来,房东的意思是以这些价值2000多元的工具作为欠款的抵押,只是说法好听些罢了!
第二天,也就是在救火一周年相仿之日,走投无路的胡茂东只好露宿街头:在船营区北极街民族胡同的一角,在沿着一个破木床周边搭起了一个只能挡风的小帐篷。晚上,他将所有被褥和衣物都裹在小女儿的身上为她取暖过夜,自己则抱着膀坐在旁边打盹……直到3月末,丰满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在去民族小巷家访时,意外地遇到了头戴“坦克帽”的胡茂东。“这不是救火的坦克帽啊,我全家人都认识你……”见此惨状,校长含着眼泪说:“好兄弟,我帮不了你别的,让你的女儿转到我校读书吧,我做主了,免她的学费,管她的吃和住——再也不能苦了孩子了!”
小女儿行乞治病:绝境英雄唤醒一座城的良知
2005年4月,北极街道办事处的同志在走访本街道住户的过程中,在民族胡同中发现了胡茂东的帐逢……办事处的同志经研究,在附近为他出钱租下了一个不到6平方米的小平房。
每天,胡茂东做梦都在盼着自己的身体好起来,再像从前那样重操旧业干起水暖零工,把女儿养活得好好的。可是事与愿违,他越是急,身体却变得越差。一个月后,胡茂东整天咳嗽不止,同时头痛得厉害,没有钱买药,他常常用手死死地按住太阳穴以转移头部的痛感,再不行,他就使劲地用双手拍打自己的头,每次都是20多分钟,那种如开裂般的头痛才能减轻一点……暑假快到了,穷爸爸早已无药可吃,可他的头痛和胸痛在断了药后更为严重了……这时,小胡月多么想能快快地挣来很多钱帮爸爸治病啊,可是,自己一个10岁的孩子,连打工的能力都没有呀!这天,上街为爸爸买粮的小胡月在经过北极立交桥下的时候,她偶然发现了两个南方小男孩在乞讨。这时,她忽然想到:自己何不给爸爸讨钱治病啊!懂事的小女儿知道,这个事绝不能让爸爸知道,否则他肯定会阻止,甚至会打在她的身上。于是,她便对爸爸说谎:“去给菜市场卖菜的阿姨看摊,她每天都至少给10元钱的工钱。”
很快,北极立交桥下,小胡月开始为爸爸讨钱治病。她在身前的白纸上这样写道:“我的家里只一个爸爸,现在病得很重,没钱买药,求叔叔阿姨帮一下。我的爸爸是个好人,曾经多次帮助过别人。”
第一天,小胡月将讨到的26元3角5分直接给爸爸买了消炎药。第二天,她又讨到了30多元,又给爸爸买了止咳药……第七天的时候,她被一位过去的邻居在上街时无意地发现了:“这不是去年2·15中百商厦大火中冒死救出十几条人命的民工胡茂东的女儿吗……孩子,我来帮你!”
“大家还不知道吧——这就是去年救火英雄‘坦克帽’胡茂东的女儿,现在,这个英雄病得起不来炕了,都来帮一帮他吧。”他带头捐出了口袋里的120元钱……这天,这位好心的邻居将电话打到了当地的媒体。很快,当地报纸发表了“女儿为英雄乞讨治病”的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仿佛在一夜之间,“坦克帽”胡茂东的不幸遭遇立即被江城人传遍大街小巷。第二天,报社的热线被市民们几近打爆。“真的不敢想象,英雄的今天竟如此悲惨!”“这个英雄的‘坦克帽’不该有这种境遇!”“是我们对英雄关心得不够,是社会对英雄不公啊!”“我们要去看看他和女儿。”“我们要为他捐款治病!”远在桦甸夹皮沟的一位个体老板特意来吉林找到胡茂东,将5000元塞到他的手里。吉林中凯房地产公司杨总经理来家捐款5000元,他说:“大哥,我来晚了!”
此时此刻,吉林市许多企事业的员工都自发地为英雄捐款,以帮他入院治病。短短10几天,江城人已为他捐款10万多元。吉林市斗星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杨凤学在看到胡茂东住在不足6平方米的平房时,心情格外沉重,他当即决定,赠送给胡茂东一套56平方米的新楼房。当天,他便把新房的钥匙送到了胡茂东的手中。他在“赠送房屋协议”中特意亲笔注明:“送给英雄的楼房”!
在如潮的爱心中,胡茂东被政府有关部门送进了医院做系统治疗。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书记矫正中等市委、政府领导先后来医院看望他。矫副省长为他捐款5000元并说:“你是吉林市450万人中平凡的一位,但你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你的‘坦克帽’精神是吉林群众的骄傲!”同时指示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一定早日治好英雄的疾病。
2005年11月7日,胡茂东在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消防局主办的“中国骄傲,”评比中名列第三位,从而获得“中国骄傲,”称号。一个曾在火海的生死关头轰轰烈烈地救下十多条性命的英雄在默默忍受了由此带来的疾病、痛苦和委屈后,终于在他身处生存的绝境中唤起了人们发自心灵的敬意和良知。今天,也许这个平民英雄被拯救的故事本身并不重要,而更重要的,则是以此唤回了一个社会对英雄本该应有的、不再迟到的关注…… (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