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爱心捐助莫成“雁过拔毛”

2023年10月02日

·朱少辉·

近日,单位组织党员、职工为灾区捐款。捐款之时,很多人表示,如果是面对面或单位将捐款直接送到灾区灾民手中,肯定会捐得更多些。但是,对于将捐款交给上边,再转灾区是有疑虑的:自己的爱心、捐的款能如数送到灾民手中吗?“雁过拔毛”的现象还会不会重演?

无独有偶,据《华商报》2005年12月7日载,清华大学学生冯超文等同学,为甘肃会宁县沙家湾小学沙木成等50名小学生每人捐的160元现金,仅仅隔了一天,就被班主任通知每人交给学校30元,莘莘学子面对面的捐助尚且被如此“拔毛”,何况转他人之手,后果可想而知。

给灾区的捐款为何会屡屡上演“雁过拔毛”?皆为利所致。一是部分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将捐助款来回捣腾、挪用,今日说给了A灾区、明日又说给了B灾区,最后都捣腾到个人或部门手中;二是以为灾区购买食品、医药、卧具等生活必须品为由,扣留、截留捐助款;三是为满足一己私利,干脆用于挥霍。真正能到灾民手中的救命钱所剩无几,这咋让捐助人放心把钱交给他们?

扶危帮困、爱心捐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而少数人“雁过拔毛”的行为与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实在是让人无法谅解。在当今,各项工作文明化、透明化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再上演“雁过拔毛”的闹剧,岂能赢得广大有爱心民众的信任和拥戴?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2/2005122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2/27/2282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