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雄鹰振翅飞 壮志铸辉煌

——记紫阳县汉王镇外出务工能人姜久高

2023年10月02日

图/文 杨涛 周旋

2005年被称为改革年,中国改革25年后,改革已非元年的物质绝对匮乏和无休止的阶级斗争,而是今天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国家发展共同体,两者互为前提与保障,互为目的与途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四条原则性的决定中,处于第二位的就是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而贫富差距正是其中的重要矛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工收入问题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在各级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努力的同时,汉王镇政府也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在汉王镇,不乏有多年前面对贫瘠的土地,毅然决定外出务工,经历风风雨雨,历尽各种坎坷,成功之后,不忘乡邻的汉王镇人民。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汉王镇外出务工能人姜久高。他不仅个人富了,更重要的是他带领数以千计的务工人员走出大山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国家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早日脱贫致富创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一切恰恰融汇贯通了这一时代主旋律,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姜久高是一个典型的陕南汉子,厚重,朴实,说起话来斩钉截铁,干起事来雷厉风行,在他那干劲之中又渗透蕴含着一些稳重和老练。姜久高爱拼,首先是敢拼,有点敢上刀山下火海的闯劲。姜久高有今天的成绩,与他敢拼、敢冒险密不可分,既敢冒山高路远之险,又敢冒人生地疏之险,而且懂得舍小利而获取更大的成功。他不怕失败,骨子里所凝练的精神就是永不言败,任风吹雨打,任道路坎坷,任何困境、险境都难不倒他。他做事,不是凭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目标坚定,毅力、坚韧、恒心的融合,遇再大的困难也不退缩。他不光具有敢拼的精神,在里面还蕴含着精明、稳重老练,既似咆哮的巨浪,又如穿透山石的涓涓细流,这种力量可以排山倒海。

姜久高和工友们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姜久高的童年,青年的经历,不但铸就和显现出了他的性格,也如歌剧的序曲,预示了他日后的辉煌。1963年姜久高出生于紫阳县汉王镇五郎平村四组,六兄妹当中为二哥。父亲早期是村里的小队长,不仅要管理村里的事务,而且整个家庭都得靠父母在田间劳作支撑着,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自小,刻骨铭心的贫穷和劳累就一直伴随着姜久高,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在极端困苦中,父亲并没有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而是乐观向上,尽自已最大的努力,让整个家庭过得好点,这些都深深烙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压倒全家人,虽然贫穷,父母的处世乐观,积极使家庭处处充满着温馨,父亲总是教育孩子们,只要扎扎实实做事,实实在在的做人,生活总会好起来。父亲的明朗乐观,给了他生活信心,并使他坚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有将来。

姜久高回报给家里的就是勤奋、上进。用父亲话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亲从小就观察到,久高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十四岁时初中毕业,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姜久高放弃学业,在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用自己的肩膀为家庭分担生活重荷。冬去春来,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果实,但那贫瘠的土地,让姜久高感到失望。弱者丧失机遇,庸者等待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在家务农两年之后,姜久高在家乡办了一个面粉厂,父亲姜永庆对他大力支持,还主动到他的厂为他帮忙。面粉厂开了两年,每年可以挣八九千块钱,付出获得回报,家里的生活也跟着好转。

姜久高敢拼的性格,也在他买手扶拖拉机时表现出来。有一句话广为人知“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在买来拖拉机无人教的情况下,他自己开着上路,在那个年代会开拖拉机的人寥寥无几,何况还是在那偏僻的农村。村里人都称他“姜大胆”“姜闯王”。因缺乏经验和技术,姜久高把拖拉机开翻了,此后姜久高就请来了师傅,学了一个月技术,这次经历让他懂得了除了闯劲外还必须有技术。回忆以前,最让姜久高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有一次拖拉机坏了,姜久高从45公里外县城徒步肩挑着买回来的拖拉机零件。回到家中鞋都磨破了,两只脚底全是血泡,肩上的衣服因磨出的血泡烂了,已经和肉粘在了一起,苦难铸就了他的性格,磨练了他的意志。他正是靠着这股创劲,闯出一条由弱而强的成功之路。

务工能人姜久高

长风破浪终有时 直挂云帆济苍海

翻开姜久高的创业史,回顾他走过的路,书写更多的是满目沧桑与荆棘。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二十五六岁的他也被同乡叫到河北武安县看井,看井在他看来学不了技术,积累不了经验,虽然对方给他一天二十三块的工钱,但他毅然决定放弃。经过许久的考察,1991年姜久高开了自己的第一个铁矿,起初就带出去家乡的20多剩余劳动力,父亲也来河北跟随自己,父亲为人正直、善良,富于远见。在以后的成功路上,父亲像一个先知、军师,总是陪在他左右,对他的成功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他离家之前,父亲教会了他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终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是青山。”这是毛主席写的一首诗,父亲要让他懂得是雄鹰就得展翅翱翔。姜久高做事雷厉风行,敢想敢干敢拼,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在当地发展到三个矿,从家乡带出100多人,经营的也非常顺利。但是在1992年9月份,由于农民工与甲方单位发生摩擦,姜久高为争取农民工利益和甲方据理力争,不久后他愤然离去。

1993年,他去过西宁的格尔木,河南安阳。在一次意外机会中,他在宝鸡阳关承包了一个隧道工程,当时工人们缺少的正是一位智勇兼备的领头人,姜久高带领280多农民工,力挽狂澜,不分昼夜,苦战四个月将工程完工,成为当时的一个神话。这次工程他挣了四万多块,当时他只有28岁。这是他通过辛勤耕作在人生路上掘出的第一桶金,哪想到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他到广西的田林县,接下600多万元的工程,南昆铁路,他投入心血,准备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没想到干了七个月,却由于天气阴雨绵绵,不但工程无法进行,还导致大面积塌方。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梦想随之破灭,工程没有干到底,七个月的劳累不但分文未取,还欠下了40多万元的债,巨大的失败没有令他消沉,反而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总结失败的经验,又在不停寻找新的项目,筹备资金,蓄势待发。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1995年底他到海南渑池县考察铝矿,后在当地发展矿业。在这里他获得了成功,到1997年他已经发展到9个矿,带过来家乡300多人。

矿井一角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不而求索

在渑池开矿,使他不但还清了以前的欠款,还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收获。正如没有被当时的困难吓倒,姜久高也没有为暂时的成功迷惑,他从战略高度清楚的认识到,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扩大自己事业。姜久高依靠矿产优势,奋勇拼搏,脚踏实地的做好经营和管理工作,一步步实现企业的原始积累。同时他清楚的认识到,对于矿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发挥好有限资源的整体效率,这样自己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自己家乡人才能得到更多的福利,更好的待遇。

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使得他开的矿越来越多。达则兼济天下,富裕了的姜久高没忘记众乡亲,没忘记他们在自己当初离家的期盼与信任,没忘记富而思源,他不断从家乡带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在2001年,在南阳南召县,姜久高接下一二七四部队的公路工程,又从家乡带过来1700多人。在姜久高处给他带工的工头王宝明对姜总是这样评价的:“姜总的为人没的说,对工人特别好,对钱看得很淡,从不克扣工人的工资,工人赚的钱越多,姜总就越高兴,工人有困难,只要张口就一定会得到帮助,不管是工人之间生活上的纠纷,还是工作上的纠纷,姜总都会为我们处理的妥妥当当的。”

一业兴则百业兴,随着他的矿规模越来越大,不但富裕了自己带来的父老乡亲,间接促进了家乡汉王镇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当地运输业,加工业和饮食业的兴旺,促进当地经济迅速长足发展,当地政府对他的矿业大力支持。现在姜久高对矿产统一管理,自己接下来活,又分别交给同乡的工头们,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为他们提供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今天的成绩,姜久高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只是淡然一笑“成绩只能代表我的过去与现在,对于未来我更是任重而道远”。忆往昔,豪情满怀,看今朝,姜久高充满信心,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和许多人一样从无到有,只要真正付出定能打开成功之门。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自己致富后,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从他身上不难看到,只有拥有很强的能力,才能承担如此大的责任。临笔,我们祝愿姜久高的明天更加辉煌!

上篇:荒唐de“成人之美”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2/200512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2/27/2282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