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快到了,岐山县岐星村的13个村办企业早已造好表册,并优先为2300多名来自外地的职工发放工资奖金。这种从关爱外地职工入手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的做法,岐星村已坚持了十多年。
岐星村全村13个体企业中,有外地职工2300多名,占到职工总数的43.5%。村上明确规定,职工不分本村外地都在参与管理和工资待遇上一律平等。
选拔干部任人唯贤。在企业干部任用和职务晋升上,不论本村还是外地人一律量才使用。村办企业的260多名中高级管理人员中,外地职工达120多名,占总数的46%。其中15人担任了副厂长、总工程师职务,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还享受特殊待遇。水泥厂前年从耀县聘请的一位高级工程师除年薪5万元外,企业还出资12万元,在蔡家坡开发区为他买了一套三室两厅住房,并把他的妻子调到蔡家坡镇工作。
工资待遇一视同仁。织布厂、水泥制品厂、高压开关厂等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水泥厂、热电厂实行岗位工资制,按照产量、质量和降耗节能实绩计算工资奖金。干得好,就拿得多,劳保福利、伙食补贴人人有份,还为外地职工免费提供宿舍。每年夏收、秋收和春节前各发一次奖金,从不拖欠。建筑公司11个项目部使用外地职工50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600多万元,5年来从未出现过拖欠。今年到11月底已发放工资512万元。
真心关爱外地职工。企业对有困难的外地职工,都能像本村职工一样关心爱护。在岐星热电厂上班的女青年杨小惠来自甘肃省平凉市农村,母亲去世,父亲患病,家境贫寒。前年小惠结婚时亲人不在身边,厂长和职工们捐资3000多元为她置办嫁妆,像嫁女一样为她操办婚事。小惠流着热泪说:“电厂就是我的家,工友比亲人还亲。”企业对因公受伤的外地职工也和本村职工一样负责到底,全力救治。来自本县蒲村乡的水泥厂职工崔军辉去年上班时被烧伤,住院治疗半年花费3万多元,厂里一分不少全部报销,工资奖金照发。康复后,崔军辉怀着感激之情又回到厂里上班。
宝鸡记者站 柳琴 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