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滚滚流淌了千年的延河岸边,有一个因“安塞模式”而享誉石油界的安塞油田,管理这个油田的就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这个油田硬是在“磨刀石”上创造了特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奇迹,实现了年产原油200万吨,步入了全国十大采油厂行列,负责这个厂的“掌门人”就是现任厂长苏志峰同志。
迎难而上 阔步前进
安塞油田的开发建设与发展,先后经历了重大发现、重要突破、稳步发展、科学调整、快速发展五个阶段。1983年在陕北谭家营打下了安塞油田的第一口探井,获得了日产64.5吨的工业油流,由此揭开了安塞油田开发的帷幕;1990年安塞油田王窑区块全面开发,1994年年底王窑区块收回投资,被总公司确立为“安塞模式”,取得了特低渗油田开发的突破性进展。随后,油田开发进入全面开发阶段;从1994年起,每年以近20万吨的速度持续增长,油田开发连续保持一类油藏水平。1996年被总公司评为“新区开发建设优秀项目”,1997年年产原油首次突破100万吨,受到石油界的广泛关注;1997年至2000年,原油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完成了油田重组改制,并对长2油层展开了大面积的开发;从2001年开始,油田开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每年保持在40万吨以上的产建规模。
2003年7月,在各项工作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苏志峰同志走马上任担任起了这个厂厂长的职务,这对于一个大厂来说可谓是“中途换帅”。如何将年初的各项部署一贯到底,如何保持队伍的稳定与热情,这对他来说是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经过审时度势、周密筹划,他创造性地在生产经营中实施了“立令状”,以军事战前立“军令状”的方式向厂属各生产单位下达了上产任务和生产指标,将全厂广大干部与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生产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步伐上来,圆满完成了当年公司下达的各项业绩指标,各项管理工作也走在了公司所属单位的前列。
如何继承和发扬“安塞模式”,继续保持采油一厂稳步上产的良好势头,是他上任后面临的第二个巨大挑战。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到2004年制定并实施以七项具体指标为核心的三年“示范油田”建设规划,他找到了“安塞模式”与时俱进发展的新路子。2004年,面对老油田递减加大、产建形势急转而下的困难现状,他毅然提出了“年产跨越二百万吨雄关,打造低渗透示范油田”工作目标,带领全厂员工开展了“跨越200万,铸造新辉煌”劳动竞赛,实现了老油田持续保持第8个年头一类开发水平,刷新了37万吨的建产规模和措施增产7.2万吨的历史纪录,全年生产原油203.5万吨,铸造了安塞油田开发史上的又一座标志性里程碑。
从2004年开始,采油一厂面临着后备储量不足,产建工作“区域到边、油层到边、外协困难”的严峻形势。苏志峰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调整建产策略,实施超前注水,推行了制度化、程序化、量化“三化”管理,将面积建产调整为点状滚动扩边建产,继续保持了大规模高效建设。同时,又开展了向0.3md低丰度储量开采世界级难题的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在产建工作稳步前进、0.3md低丰度实现了形式和规模上的突破的大好形势下,他又提出了“创造和谐、科学发展、示范油田”三大工作主题,带领全厂广大干部员工向“到2010年年产原油达到250万吨”的更高目标奋勇前进。
苏志峰不但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领头雁”,而且是一位优秀的领航“舵手”。采油一厂从2003年到2005年三年间,新建生产能力118.5万吨,增加生产规模42万吨,夯实了老油田稳产基础,寻找到了保持稳产的主题技术系列,实现了大规模建产并形成了有效建产的工作方法,使采油一厂继续保持了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创新管理 敢为人先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永恒的动力。在企业管理中,苏志峰同志创新理念,大胆改革、推陈出新,使采油一厂管理水平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升。在原油生产组织方面,总结推行了目标导引、组织保障、过程控制、分段激励、全员互动的“分控”管理法,构建了新的生产指挥体系,并在油田公司得到广泛推广;在经营管理方面,他将先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施了目标成本控制法、资产分类管理法、过程成本控制法、单井核算精细管理法为一体的低成本管理“四法”、零基预算和标准成本管理等新的管理办法,使企业经营成本连年下降,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在生产安全管理方面,推行建设成国际认可的OHSE(环境、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并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确定主题、刻碑立传、修建展室,培育了油田发展史教育基地——塞一站、艰苦创业传统教育基地——好汉坡、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基地——小军井(陈小军站)、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杏04井区等一批张扬企业个性、富有文化底蕴、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阵地和示范窗口,其中“好汉坡”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长庆油田首家“全国青年文明号”,并荣获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称号,成为全国36个见证中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精神的标志性场所之一;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全面深化厂务公开,建立了厂长接待日、推行了听证会和厂情发布会、实施了票决制、开通了手机短信、设立了网上论坛、推行了行政承诺制度,有效保护并提高员工政治地位和权益,全厂形成了“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融洽工作环境;在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领导干部“业绩+考评”的评价方法,基层员工岗位绩效考评的评价方法;推行了公平竞争的灵活用人机制;整合力量,创新地构建了包括党风廉政、经济运行、民主管理、技术质量和安全生产等监督体系在内的富有特色的“大监督”格局。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还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改革者。在他的带领下,采油一厂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大胆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精心续写着安塞油田高效开发、和谐发展的辉煌篇章。
创造和谐 真诚回报
采油一厂始终坚持并认真践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坚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多年来,这个厂始终以优异的业绩和效益报效国家,2003年实现企业内部利润18.36亿元,2004年突破29.3亿元,2005年上半年实现内部利润15.56亿元,累计上缴国家税费40余亿元。这个厂主动承担了一个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使命和政治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当地经济建设。
在苏志峰厂长的带领下,采油一厂广大干部员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主动与油区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先后投资4200余万元用于道路改造、教育事业、公共设施等建设工程,特别是2005年投资8000余万元用于王窑水库流域安全环保治理工作,创建了“环保示范区”、建设了“清洁文明生产井场”,为陕北石油企业有序开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苏志峰倡导并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年间先后投资1.8亿元用于前线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员工生活工作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构建了住宿公寓化、就餐餐厅化、井站花园化、生活家庭化的人文环境,并逐步与现代生活接轨。他还建立了弱势群体保障机制,创建了百万元温暖基金,实施了“三条承诺”(决不让一名困难员工家庭生活过不下去、决不让一名特困员工子女上不起学、决不让一名患大病的员工看不起病)、“五项救助”(做好对困难员工的家庭救助、对困难员工子女的升学救助、对患大病员工的医疗救助、
搞好民主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工会四项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工会紧贴实际、积极创新、不断研究,把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作为落实对特殊困难员工的应急救助和对内退员工的生活救助)活动。他的决策得到广大员工家属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2003年采油一厂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职工模范之家”。
他是和谐社会的忠实落实者,是小康社会的默默铺垫者。在他的带领下,采油一厂树立了科学发展观,营建了企业和谐、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各项工作呈现了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企业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小康之路也越走越宽。
(唐兆俊 王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