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杰·
每逢春节前,各级领导都要忙一阵子送温暖活动,千“暖”一律:钱、粮、油。送者神采奕奕,收者感激涕零。然而,我却对这种年年如此的送温暖总有一种别样感觉。
如果年年送温暖的对象不变,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人还是那些人,是不是该问一问为什么这里山河依旧,这人一贫不变?
扶贫要与时俱进、因“贫”而“扶”。记得合肥市一个低保户在给《新安晚报》的信中说:“每到年底,政府有关部门都会筹集资金,慰问我们低保户和困难户,我们很感激。可是,我们希望在今后的送温暖活动中,能根据我们各个家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这话很对,各家的实际困难不一样,有的缺粮少油,有的缺柴少水,有的看病困难,有的孩子失学,有的下岗失业。逢年过节送点粮油,只能解决一时之困,当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长远帮扶。比如,有的家并不缺粮,但缺柴和水,生米难做成熟饭,这就要解决烧柴和吃水问题;有的孩子失学,就要解决上学问题。当然,这比送粮送油难得多,但只有这样,送的才是“长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