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工业粗放式增长凸显结构性矛盾

2023年10月05日

2005年,少数上游行业利润高增长,使下游行业盈利水平下降,这种能耗污染高的重工业增长,不利于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

2005年前三季度,陕西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6.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442.23亿元,增长54.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73.49亿元,增长1.08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18.37亿元,增长37.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5.11%亿元,增长33.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4.70亿元,增长40.7%。

这是陕西省统计局提供的一组统计数据,另一组统计显示,2005年前11个月,陕西省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11.01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其中,能源化工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7.7%;有色冶金工业增长49.2%,两类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73.3%,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0.7个百分点。

两组统计数据反映出2005年陕西工业经济这样一种形势:即少数上游行业利润的高增长掩盖了多数下游行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的现象。特别是新增利润高度集中在能源、采矿、原材料等上游行业,而上游产品行业的利润增加又主要是靠价格上涨得来的。由于原油、原煤和采矿业等价格的高涨,带动了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等相关行业利润涨幅大增。

2005年前三季度,在陕西省64种能源、原材料产品中,有48种保持了增长,其中原煤7529.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2%;洗煤250.79万吨,增长39.5%;天然原油1318.46万吨,增长19.4%;铁矿石、生铁、粗钢、钢材、铝材、铁合金及十种有色金属等也都有大幅增长。虽然2005年全年统计数据还没有公布,但这种态势却已成定局。

在能源、采矿、原材料等产业产量、产值、利润高速增长的另一面,陕西的亏损企业亏损额在上升,个别行业效益继续下滑。

虽然国家对这两年经济过热现状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但是,在调控过热行业、抑制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上游行业产品的价格仍居高不下,特别是石油、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价格较高,导致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

事实上,自2003年末起,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增速也持续提高,2005年1—7月份,亏损企业亏损及亏损额增幅更是高达62.5%,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而且这种亏损面仍在继续扩大。

2005年前三季度,陕西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达4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46亿元,增速超过5%,比上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在大中型企业中,亏损企业有161户,占三分之一以上,亏损额为29.12亿元,占全部亏损总额的66%。全省亏损企业户均亏损额为401.27万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35.67万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4.01万元。

据资料反映,2005年9月份陕西省工业品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为114.3,比3月份提高了5.6个百分点,较6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上游企业侵蚀了下游企业利润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又使下游产品最终消费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形成了一个“两头挤压”的作用,使加工企业亏损单位数增多。2005年9月份,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5.8,而轻工业为101,相差14.8个百分点,比3月份增加6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价格逐步上升,而轻工业则相反,这自然造成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效益下滑。

随着宏观调控后市场需求的变化,2005年前三季度,陕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56.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幅也回落了16.4%,加之铁矿石、焦煤价格的不断上涨,钢材价格涨势趋缓,使得钢铁行业利润增势明显减缓,炼铁业亏损额增加0.8亿元,增长9.3倍,铁合金冶炼业利润下降79.7%;国家控制房地产开发和投资规模的情况下,水泥制造行业亏损0.48亿元,平板玻璃产量下降39.6%,平板玻璃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下降34.8%,利润下降66.2%。

2005年,陕西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自上半年开始出现亏损,下半年除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利润有一定增长外,通信和电子元件制造业均呈全年亏损状态。

机械装备行业效益下滑明显,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2005年前三季度利润下降4.7%;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6.7%,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91.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7.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幅下降58.3个百分点。

2005年,陕西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面超过55%,行业内亏损企业单位数增多。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即达9.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7%,全年亏损额预计接近15个亿。

种种信息显示,陕西工业在2005年结构调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基础原材料依然紧张;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传统行业居主导地位,增长方式粗放。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陕西工业仍主要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又以原材料工业为主,这种重型工业结构决定了其主要产业、产品大多数属于基础性的上游产品,而且主要服务于其他产业生产的需要。

自2003年下半年起,我国出现的经济局部过热,也主要表现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以及与此高度相关的房地产业的投资扩张,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过度膨胀的产物。可以肯定地说,陕西工业倚重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的传统行业的局面,绝对不利于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不是目前倡导的绿色GDP的要旨所在。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宝鸡关闭自备水井咋就这么难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2006011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1/11/2379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