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富集省,也是炼油、化工等产业集中的省份,凭借能源大省的优势以及一批骨干石化行业的支撑,去年陕西的石化产业取得了让全省瞩目的成绩,完成工业增加值创行业历史新高,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的八大行业的领头羊。但成绩背后,陕西石化行业亟待取优补短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否则单靠发展资源经济不会长久。
科技要和资源联姻
汽油价格连续几次上涨,油价居高不下。天然气供应紧张,加气站时关时开,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以及实惠的角度出发,发展甲醇汽车最合适不过。
目前,我省甲醇产量仅次于河南居全国第二位,榆天化月均产量3万吨名列全国第一。渭河煤化工集团的甲醇项目进展顺利,我省生产的甲醇,完全能自给自足。但产量和科研信息的不对称,成为陕西发展甲醇汽车的瓶颈。
我省几年前就开始了甲醇汽车的研制,西安交大、长安大学等院校也有成果问世,但甲醇汽车在我省的实际用量并不多。邻近的山西省有1000多辆,陕西只有为数不多的实验性车辆。究其原因,关键是技术原因,甲醇作为一种化学原料,对汽车上的橡胶密封件有很强的腐蚀作用,直至现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科技和资源尚未完美联姻以前,在环保、资源、利益之间,牺牲的只有环境和资源了。
“大马”拖“小马”应成历史
陕西是能源大省是不争的事实,但石化行业整体营利却是“大马”拖“小马”的结果。
去年以来化肥行业依然不能摆脱的煤、电、油等供需矛盾,原材料的大幅度涨价导致企业成本售价倒挂,一部分规模小、品种单一的小企业已无法维持正常生产。尽管全行业继续享受国家给予的电价优惠政策,但仍难以消化高成本低售价带来的巨大支出。
化肥生产中70%利润来自于大企业渭河化肥厂和兴化集团,这两家由于采用的是原料价格涨幅度小的烟煤和天然气且生产品种较好,实现利润均比上一年大幅度增加,而中小企业与上年相比亏损增加,营利减少。
大企业大集团作战胜机较多,我省也加快了组建大企业大集团的步伐。从组建新的延长集团到陕化加入煤业集团,再到一些新的战略重组提上议事日程,我省石化行业大马拖小马将成历史。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