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 张向荣
生活的艰辛,岁月的磨难,可以让人一蹶不振,也可以让有志者执著追求梦想,达到境界。
我的乡当党永乐,就是一位不屈不挠,顽强追求的硬汉子。他出生渭北高原,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读书很少,自己却对读书很崇尚。
时年五十多岁的他,想圆自己的上学梦,办一所有模有样的学校一直是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哪怕苦苦挣来的几十万元付之东流,他也在所不辞。经过考察走访,他选中了铜川市耀州区,这里教育当时比较粗放,经济相对活跃,有几个办学者,尝试之后皆因失败告终。吃着冷馍与咸菜在古耀州城一个廉价旅社蹲了两三个月,他向县文教局递交了办学申请。由于有人办学失败,文教局领导想起家长闹事、学生求助的场面,仍心有余悸,对办学一直持反对态度。
碰到许多软扯皮、硬钉子,跑过许多路,求了不少人,每天跑下来腰酸腿疼,可他认为,这与当年父亲的游街示众,自己当狗崽子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后来在市上有关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终算办了下来。他领着故乡带来的十余名老师,招来了八名学生,在一个废弃的工厂车间办起了学校。
面对当时的现状,许多人都气馁了,这师多生少,开资要照常,学怎样办下去!焦永乐鼓励老师们敬业爱岗,把每个孩子都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就是倾家荡产,每月工资都不会少大家分文,更不会拖欠。
附近的老乡、退休的职工有意无意的在校内走动,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渐渐感动,年终学生就有十多名。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骑着一辆自行车,后来换成摩托车,焦永乐苦苦挣扎了三年,经过一年中考,14名学生,七名考上重点中学。学生渐渐多了起来,发展到现在在校学生1500余名,师资力量雄厚,各种教学仪器齐全的学校。
谈到办学模式,他说体制决定教学质量,体现办学水平。有许多局长、市级领导介绍来的老师,在别处可以就职,在这里先要试讲,试教一月,水平不行,自动辞职,决不能误人子弟,砸自己饭碗。对于教职员工,只要家庭有困难,子女上学,建房修屋,他都热心帮助。对于学生,他们注重素质教育,先学会做人,再启发他们求知上进。许多在社会上被人们认为不可救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这里考上了重点中学,被耀州人誉为创造奇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