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锦春
何谓“旷达”,见仁见智。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反映在性情上,就有旷达与不旷达之分。我常想,无论吟诗作画还是接人待物,无论亲朋相聚还是大庭广众,无论内心独白还是高谈阔论,都不掩饰其当怒则怒、当乐则乐的真性情,表里如一呈透明状,大概就是君子风范。倘若心理负载过重,害怕别人算计或是孜孜于算计别人,戴着假面具闯世界,过日子,性情就难以旷达,“常戚戚”的滋味亦在所难免。
旷达的人生,是一道壮丽的风景。近日翻书,与历史对话,更为先贤们的旷达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洒脱,“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襟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节操,淋漓挥洒出旷达者的风采。有了旷达的心态,就会远离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敢于饮尽孤独,摒弃嘁嘁喳喳的小家子气,看事情、想问题就多了几分大家风范,对鸡零狗碎的流言蜚语不屑一顾,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生命的内涵就更加厚重。
旷达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具有一种兼容并蓄求贤若渴的器量,绝不会有“武大郎开店”式的毛病。新旧唐书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则天时的贤相狄仁杰,全赖娄师德的引荐才入阁拜相,而狄并不知晓。及至用事,狄氏几次想把娄师德挤出京师,而娄每每隐忍退让。一次,武则天故意单独询问狄仁杰有关娄师德的官声能力,然后拿出娄的奏表说:“我所以用你,全仗着娄师德的推荐,足见他器识远大,很能知人的吧!”狄氏十分羞愧,连说:“娄公的品格我不及他远了。”正是娄师德的大度,使狄仁杰甘拜下风。假如娄师德对狄仁杰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真正的旷达之士,顺境逆境一种本色。苏东坡生性坦率,在官场并不得志,旷达的结果是官越做越小,他曾戏言自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后来他被贬海南岛,身居蛮烟瘴雨之地,东坡病无药,居无室,但其旷达之性依旧,善于苦中作乐,与黎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意,写下诗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身上并无旷达的基因,企图附庸风雅“旷达”一回是十分痛苦的。况且,旷达也是难以“包装”出来的。水泊梁山的白衣秀士王伦,面对上山的好汉尽管也“旷达”地留下一二,而当晁盖等要求“入伙”时,他就旷达不起来了,露出了心胸狭窄的真面目。世道总是公正的,自古旷达之士留美名,自以为聪明的阴暗小人只有在耻辱柱上找到归宿。
旷达并非名人高士的专利,常人一样需要旷达,这是人生的阳光。有了旷达的境界,就不会感到心累。在誉为“世外桃源”的迪庆,这里的人们就很有旷达之风。记者问他们,你们有烦恼吗?他们想了想回答:“烦恼有吗?让我好好想想,可我使劲想也想不出来啊!”其实,不必用金钱购买,也不必等别人恩赐给你,欢乐就在你手中。旷达,将会使你的人生变得充实丰富,多采多姿,如诗如画,如醉如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