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科技创新给航天四院添动力

2023年10月05日

近五年来,航天四院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院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快速建设全院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航天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2000年7月3日,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用于发射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是四院经过多年艰辛攻关研制成功的,1997年曾用于风云二号卫星的第一次发射,并先后9次用于各类卫星,成功率达100%。

2002年3月25日,我国“神舟三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四院研制交付的逃逸火箭发动机参加了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院长周为民作为参试单位代表在基地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03年,2005年“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相继发射成功……

这些辉煌,证明了该院作为国家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制、生产和各种试验的专业研究院的实力。

四院以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院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中心,组建了航天化学研发中心和航天复合材料应用研发中心两个支撑性研发中心,正在策划建设装药工程中心和制造与试验中心,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体系。在探索一代及973等领域获得重要突破,已连续两年获得探索一代课题立项任务,并获得一项973重大项目立项研究任务,为“十一五”开拓技术领域,提高技术研发及基础理论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圆满完成神舟系列航天发动机研制任务就是四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结出的丰硕成果。特别在“神舟”逃逸发动机研制创新方面,成效显著。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伊始,逃逸系统被列为三个重大关键技术之一。从1993年接手这项艰巨的任务,该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在只有航天大国掌握的技术领域写上了中国的名字。

“十五”期间,四院在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上,以“背景型号牵引、专业技术推动、自主研发”为原则,提出了以高压强发动机技术为代表的四院“十五”重点发展的七大核心技术:先后突破了某新型战略型号的关键技术,完成各单项技术验证试验,为新型号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巩固了四院在固体发动机领域的领先地位。突破了某新型战术型号发动机多项关键技术,自主投入,在国内率先成功地进行了地面联合热试车和综合演示试验,抢占了竞争的制高点,极大地提升了四院在该型号发动机中的竞争能力。还突破了防空反导发动机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多发试验验证,巩固了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近几年院注重强化基础工艺研究,解决了型号研制中自动绝热、喉衬制造工艺等难点,提高了型号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积极拓展固体技术应用领域。完成了固体姿轨控等特种发动机原理试验,正积极探寻应用市场。

截至目前,“十五”七大核心技术项目的关键技术已基本突破,部分项目已成功地完成演示验证试验,为未来高新武器立项奠定了技术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四院的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柳江河 通讯员李威

上篇:“停薪留职”应退出历史舞台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2/2006020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2/07/2412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