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季是流脑的高发期,日前省卫生厅发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公众预防指南》,向公众普及流脑的预防知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该病的病死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流脑是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打喷嚏、咳嗽等形式,使病菌随飞沫进入其他人呼吸道而感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预防流脑发生。首先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其次,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无论是学校、办公室或家中应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去。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