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流行病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一种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许燕指出,中国已进入职业倦怠高发期。
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职业倦怠症。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与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发现,以前要找到一个患职业倦怠症的人很难,但是最近3年,发现这种心理疾病已经从服务型行业、与人打交道多的职业,如记者、警察、医生、护士,扩展到几乎所有职业。
危害有多大
患职业倦怠症会对自身及自身所在的部门或团队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一般出现工作倦怠的人在工作上可能会出现各种退缩行为,缺勤率高,工作满意度降低,对组织的承诺也降低,可能经常有离职的想法,对工作也不那么投入,效率和业绩会有明显下降,严重的可能会对工作,对生活失去信心。职业倦怠还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无辜的人;有的出现自残行为,极端的倦怠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同时,有工作倦怠症的人也更有可能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失眠”、“头痛”、“肠胃失调”之类。职业倦怠或倦怠,不但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缺乏职业道德、消极怠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还会破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2002年,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工作压力而患严重心理疾病,撇下不到1岁的儿子服毒自杀。
通常来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人,比较倾向于理想和完美主义,而且也具有高成就动机。其经常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然后通过狂热地工作,以求达成目标。由于目标过高,非自己能力所及,或自我要求过高,不容易得到自我满意,所以常会带来许多挫折。责任感过强也容易造成职业倦怠症。另外,也有工作环境的因素:有时候,工作环境不能给予个人奖赏,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角色模糊以及角色冲突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自我调解最重要
职业倦怠症危害虽大,但却是可以避免的。在职业倦怠症的防治中,个人调节尤为重要。专业人士建议,首先要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既不能漫不经心,也不要成为不知休息的“工作狂”。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过分超越自己的能力,好高骛远。三是要有张有弛,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进行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四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五是寻找积极的减压方式,如加强体育锻炼。尤其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心理问题,应该克服偏见,寻求心理援助。
要治疗职业倦怠症,一方面要靠个体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求个体所在的单位、部门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对工作的安排等各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治疗职业倦怠症。 ■田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