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今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

应对就业压力是严峻考验

2023年10月05日

据新华社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召集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民政部、人事部、统计局等部门有关司局,就当前就业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大家认为,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供给总量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

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其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因此,如何应对今年的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006年,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加上城镇还有200万左右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处于失业,就业矛盾不可忽视。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

面对就业压力大家提出了应对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就业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落实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保持就业增长的原动力。继续贯彻落实再就业政策,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加快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非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大量处于待业状态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纳入统一的政策体系。加强对资源枯竭型困难城市、地处偏远的军工和森工企业、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政策支持。高度关注城镇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其就业。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和就业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打破城乡就业体制和政策分割,将农民进城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统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志愿服务西部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深化科教文卫、公共管理、高端服务业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开放准入,加快发展,为长期有效解决高校毕业就业问题奠定基础。

上篇:广告
下篇:倩人节!情人劫?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2/2006021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2/15/2415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