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是我省烟叶生产大县,占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最高年份可达80%),县烟草公司的效益在当地名列前茅。但到2002年,该公司发生巨额亏损,职工工资长期拖欠,给烟农打的白条不能兑现,库房积压严重。虽说主要领导被免职,但时到如今,再无其它结果。职工们气愤地说——
前不久,记者接到宜川县烟草公司职工的反映:该公司前任领导,造成5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虽说上级部门、检察机关也查过,可到现在是不了了之。国有资产如此流失,让人心疼。近日,记者来到宜川县烟草公司等单位采访。
烟草大县公司的“辉煌”
现任的宜川县烟草公司的领导班子是2002年上任的。记者说明来意,经理曹金山、副经理范振龙、副经理白永学向记者讲述了公司的情况。
前任经理叫邱张锁,当时有正式和临时工180多人。到2002年,公司严重亏损,外债高达5000多万元、职工的工资已拖欠六个月,还没下落,再加上职工的集资款300多万元、欠烟农烟叶款590多万元……帐上没有分文。这就是一个烟草大县公司的“辉煌”。
到底亏了多少?国家的巨额资金到哪里去了?记者带着种种疑问,深入进行了调查。
记者查看了该公司的帐本,是陕西正德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于2005年4月1日审计的结果(对前任领导班子经营的结论:营业利润为-5,406,067.68元)。
记者问财会股长李宏涛:“亏损的主要内容是哪几项”?他说:主要是仓库积压的烟叶损失、往来帐的损失、物资的损失等。
损失触目惊心
许多职工得知记者调查此事,主动前来反映情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十条规定:“烟叶由烟草公司或其委托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购标准、价格统一收购,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经营。”可该公司却让延安的个体户高庆元(350万元)、榆林的个体户李存胜(160万元)、河南的个体户刘敬奎(670万元)等几名个体户收购烟叶,经营卷烟,共拿走公司1280万元的烟叶和卷烟款,连人至今也没找到。职工们气愤地说:几个个体户受何人委托?如此巨额的款项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没有了。这里面有何“猫腻”?
记者在该公司的仓库看到这样的场景:这里包烟叶的麻袋包、包装绳以及各种农药、化肥成堆成堆的,一股股怪异的霉味扑鼻而来。记者问随同来的几名职工:“这些麻袋包、麻绳、农药、化肥能用多长时间?”
职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包装绳我们一年最多能用两万套,可一次就进货五十万套,足可用三十多年呀!更何况我省就有,舍近求远,从河南购进,一根绳两元多,价格比当地的还贵,这是为何?封包绳一年只用1-2捆,可一次购进的能用30多年……
记者仔细查看了这些包装绳、封包绳,因年久,大都生了虫,麻绳上虫眼密布,用手轻轻一拉就短了。有的绳堆锈蚀,已成为草堆。不少麻袋包已发黑霉变。仓库的另一角和另几间库房,还堆放着成堆的过期农药,有神农丹(涕灭威)248箱、丰路高浓化肥、红外线涂料、高效叶肥等。大部分已挥发,成了空瓶。其损失真是惨不忍睹。我问一旁的几名职工:这里的物资共损失多少?回答:少说也在300多万元以上。
记者还在该公司的帐上查到这样一组数字:1998年-2000年,延安的高庆元赊销成品烟264152.50元、榆林的李存胜赊销成品烟1058349.50元、张彦平赊销610540元、任小东赊销57835元、张新平赊销7690元、孙明亮欠62000元,以上几人共计4587900.41元。
“多米诺骨牌”效应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该公司管理混乱的问题由来已久,职工早已向上级部门反映,直到发生了几起在当地造成“轰动”的大事,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999年,该公司副经理孙明亮代表公司同汉中卷烟二厂在当地设立中转站业务,为促销该厂卷烟,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套取2000件公主烟,且该款被宜川县人民检察院在处理其它案件时全部收交,孙明亮被定性:犯贪污罪(未遂),判其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四年。
从1999年至2001年,该公司欠数百名烟农的烟叶款不兑现,迫使烟农多次到县政府上访,后又集体到延安市上访。
2000年,某私人从甘肃河水烟厂拉回“喜珠”牌香烟一车,价值500万元,放在基层一烟叶收购站。有人举报,被省、市烟草缉私队查获。可该局主要领导去说情,说是公司的香烟,假公济私。事后,孙明亮连夜去河水烟厂补签了“合同”。职工反映:在别的公司,遇见这事,肯定是“双开”。
2000年,宜川县烟草公司将欠款大户延安的高庆元告上法庭,经法庭调解:高庆元欠宜川县烟草公司成品香烟款3534963.5元,以其要账抵回的G1L1739J件、B1F924件烟叶价值3677236.8元予以折抵。烟叶的等级质量以宜川县烟草公司依照国家标准验收为准,数量以现场过秤核实为准。然而,这一调解是当年的11月29日,可到如今,对方的烟款仍然有部分没到账,连烟叶也不见了去向。
如此处理结果
记者采访中,职工反响最大的是:对这样的人,千万不能让其逍遥法外、国家的财产损失一定要让其弥补回来。
在宜川县反贪局,记者问反贪局局长吴天龙:时间已过这么长了,对邱张锁所犯的事,有何结论?吴局长说:河南的欠款最多,当事人找不到,所以无法为其定罪。记者又问:如果人一直找不回来,也给对方定不下罪名?回答是肯定的。
记者又来到延安市烟草公司,当问到对邱张锁有何处理时,纪委书记李源祥说:此事市反贪局已插手,你最好到哪儿去问问。
记者又来到市反贪局,参与此案件的干警外出办案,只好电话联系办案人员雷应乾。他在电话中回答:对邱张锁不予起诉,但不能说他就没有罪。
记者了解到:对前任经理邱张锁,有关部门还让他继续追要外债。记者打其手机,电话没有人接。职工们说:国家的损失如此之大,邱张锁就这样逍遥法外吗?。如果欠款的人抓不回来,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吗?他这是渎职呀,是在犯罪!
国家的财产如此糟蹋,令人实在心疼!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堆积如山的农药早已过期失效,成堆的麻绳已生虫、变质,成为一堆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