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泛娱乐化是新闻的死胡同

2023年10月05日

·奚旭初·

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印发的《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广播影视文艺、娱乐、情感类节目,着力提高其质量、品位和格调,抵制低俗之风。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泛娱乐化倾向和电视剧播放过多问题。(2月9日《北京日报》)

有人说今天进入了“搞笑时代”,什么东西都要拿出来娱乐一番——这话当然夸张,然而动不动就玩一点插科打诨,至少在新闻媒体中已成为一种很“时髦”的现象了。举凡娱乐所需具备的要素,诸如美色、金钱、戏剧性、离奇性等,在我们许多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都一应俱全。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这样表达自己的看法: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泛娱乐化不仅俘虏了社会新闻,即使庄重严肃的政治新闻,也往往被泛娱乐化弄得一脸脂粉。比如“两会”新闻,从地方“两会”到中央“两会”,一些记者总是将新闻的“出彩”寄托于“追星”。而明星则也甚为配合,把“两会”会场当成了他们的歌舞场,抖出许多“花絮”,博得笑声一片。当泛娱乐化倾向体现在采访手段、报道样式和栏目策划等多方面,把娱乐和信息合为一体的策划理念,加上电视和网络日益密切的技术渗透,在改变了传统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在消解着政治新闻的严肃性,使报道变得轻飘、浮躁。

如果说媒体娱乐政治新闻还多少有所节制,那么在文娱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学新闻等方面,则没了一点顾忌,想怎么娱乐就怎么娱乐。哗众取宠的“独家新闻”、道听途说的“最新消息”、颠倒黑白的“追踪报道”……哪怕是一池清水,一眼就能望到底,也要把它搅浑,不遗余力地挖掘所谓的“卖点”,从中摸出几条鱼来。而如果新闻是出现在电视荧屏,则还有男女节目主持人的互相调侃、嘴吐粗话乃至打情骂俏。这种不娱乐不罢休的现象,已使这些媒体的公信力摇摇欲坠,而“媒体的使命”、“新闻工作者的良心”这些庄重的社会责任,已经黯然失色。

事实上今天的受众对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早已嗤之以鼻,而某些媒体还在把这种东西当“卖点”,这才叫既丢了市场又跌了品位。远离低级趣味应当成为媒体的底线,坚守这条底线的媒体才是让受众信赖和敬重的,也才会获得真正的“看点”和“卖点”。

上篇:时事点评
下篇:两岸同春庆元宵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2/2006021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2/17/24162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