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我总爱把玩欣赏博古架上的古玩瓷杂,有的器物已不止摩挲几十次了。其中有件青花龙纹瓷果盘,使我常想起那次家乡淘宝之行。
那天,我风尘仆仆赶到乡下,家里只有婶娘在。当我看到碗橱里有不少坛坛罐罐时,便问她乡下有没有来收旧货的。因为我知道近几年随着收藏在逐渐升温,经常会有一些“跑筒子”的到偏远农村收旧货。果然,婶娘告诉我,前一阵子有好几拨人来过,但价钱谈不拢,旧物现在还放在阁楼里。我走上阁楼,见到十几件东西被旧报纸裹着,便一件件打开看,哪想到都是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过的碗、碟、酒盅之类的生活用品,便摇摇头回到了客厅。
乡邻们见来了上海人,又是来收旧货的,纷纷跑来问候。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示意我跟他来到一间平房。老人捧出只盒子,取出几枚印章递给我。我颇内行地看了看,都是些普通石头刻的印章。当我正打算离开时,却意外地发现一只点油灯的碗托,满是油腻。我用稻草一擦,马上泛出淡淡的蟹青色光泽,似乎有了点年份,就塞给老人一些钱,将它买下。
回到家,叔叔已在等我,见我手上的碗托笑着说:“有好东西还轮得到你?人家早卖了。”说罢上了阁楼,不知从哪里找出包东西,拂去上面尘土,递给我。我打开一层层报纸,里面是两只青花龙纹瓷果盘,口径约20厘米左右,盘里的青花龙纹色略显沉闷厚重,圈足有明显的岁月痕迹,釉层似太薄。我觉得价值不大,但又不愿扫叔叔兴,便说:“这两只果盘我带回去留个纪念,也算是个收获。”
想不到回到上海,给懂行的藏友一看,说两只果盘都是民国仿乾隆货。我留下一只,另一只竟卖了500元。想想叔叔婶婶一辈子很辛苦,便买了两套羊毛内衣趁回乡祭祖顺带送给他们。叔叔嫌太贵,我说:“这本来就是你自己的钱呀!”我把前后经过给他一讲,叔叔这才高兴地收下。至于老人家的那只碗托,是日本瓷,我也卖了个好价钱。 (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