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失·
晚上偶翻少年时代的藏书,从一本惊险小说里掉下一张纸片,上面居然用圆珠笔写了许多字,大意是:尊敬的借书者,我基于信任将书借给您,请务必按期完璧归赵,因为近年我已经有如下书籍惨遭“绑架”……云云。
我还记得写这类纸条的夜晚,那时大约十五岁,藏书约二百册,基本上都是在旧书摊上淘的,不容易,心中特别珍惜。每次被人借去无还,那种莫名的恼火常常折腾我很长时间,弄得最后我都觉得自己心胸狭隘了。于是想出在书中夹纸片的拙劣办法,期望他看到半中途忽然遇见,牢记还书之事。这样的纸片大约算我自制的最早的“藏书票”吧?
后来,由于写纸片太费事,我改写纸条了,上面只有一句话“借书要还!”
随着岁月流逝,我的藏书也在渐渐增多。二十岁的时候,我已经拥有大约八百册书。书多了,阅读紧迫感降低了,占有欲却越发强烈。有一天,我觉得写纸条作用不大,因为它随时可能掉落,于是用一块条形橡皮雕刻一枚章;疯狂地在书上印刷——比如左边是一本书二百页,我至少要在其中的六十页上印章。还记得当时的我像西方人一样,忌讳“13”这个数字,只要逢“13”、“113”、“213”之类的页码,我都跳开不印,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
后来我当兵去了,成了老兵后,我调到一个相对宽松的单位,于是又开始寻觅旧书摊,书一到手,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印章,可惜原先那枚章丢在千里之外的故乡,于是我找雕刻私章的师傅给我做了枚塑胶小章,上面只有三个字——“小失书”。记得那个雕刻师傅是位年轻女子,她很奇怪地问我:“你名字就叫‘小失书’吗?”
这最后一枚小章我还保存着,只是多年没有使用了,原因是在好好的书上印刷那么多红章,实在是不雅观。但这不代表我对书的占有欲望降低了。如今,我只要新买一本好书,第一件事就是在扉页签上大名,名字下面注购买日期、地点;如果是折价书,还会记上实际价钱,毫厘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