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术上创新的优势,我们的产品得以远销海外。”康鸿信息董事长陈耀强对其自主创新产品陶瓷压电变压器如是评价。
在西安高新区,像康鸿信息这样通过技术创新走向国际市场的高新企业越来越多。西安软件园、交大科技园、西工大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等科技园区和海天天线、法士特、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正在成就着西高新的创新梦想。
国家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西安的科技力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在全国第三。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评估认为,西安是中国最具发展科技产业潜力的城市。
早在创业之初,西安高新区就把自主培育、自主创新作为立足点和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实施二次创业以来,西安高新区通过推动自主创新,激活了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促进了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使2003年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次创业以来,西安高新区通过培育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化创业服务体系、构筑人才服务平台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经营管理和社区服务体系等措施,大大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
2005年西安高新区新设外资企业69家,其中合同外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6家;全年实际利用外地资金62.42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7个,注册资本总额15.95亿元;亿元以上的项目17个,注册资本总额57.19亿元。去年西安最大的外资高科技项目——投资2.5亿美元的美国美光半导体模块组装和芯片封装测试项目,成为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高科技项目。深圳新天下集团投资5亿元的电脑及液晶电视生产线项目成为西安最大的内资项目。
西安高新区还加大了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并提前兑现了“515”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及创新型企业培育政策,首批财政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同时,通过大力推进银企对接、促进企业上市,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资金瓶颈。
对于西部内陆地区的西安高新区来说,人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人才战略也是西安高新区打造中国科技中心的重要措施,他们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激励人才、扶持人才,目前在西安高新区参与创业创新的两院院士累计达到21名;新引进63名留学人员参与创业,新增留学人员企业52家,留学人员企业达到415家。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