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江南时报》刊登伍里川先生文章《我想看到更多的学校叫板北大》,很有些感触。针对人大校长的“叫板”,伍里川称:“我希望,其他很多有实力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并且也对北大清华不服气的学校也拿出各种各样的优势项目与之比一个高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或者进行一番大讨论,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伍里川先生此文,虽言在人大校长叫板北大,但是其意直指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教育资金投放,以及表面风风光光的“重点院校架构”。读完该文,感觉意犹未尽,甘冒续貂之嫌,顺其立意进行一番追问。
“叫板”一词,激进一点的说法,可以置换为“控诉”,比如我们较为熟悉的法国作家左拉针对德雷福斯事件所写的那篇著名的《我控诉》一文,比如法国学者阿尔贝·雅卡尔的《我控诉霸道的经济学》一书,愤慨之心跃然纸上。愤青一点的说法,可以置换为“挑衅”,按北方人的说法就是“你有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时髦一点的说法,就是“不服气我们就PK一下”。
然而,从人大校长的“叫板”声中,不免听出纪宝成先生怀嫉妒之嫌,存委屈之疑。尽管3月9日他在《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又换了个说法,“3月7日,本报刊发《人大校长要求高校公平竞争》一文,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校长纪宝成质疑国家长期只支持北大、清华重点发展后引起反响。昨天,纪宝成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并不是认为国家对北大、清华的投入多了,他希望国家改善对教育投入的方式方法。”事实上,纪先生的“叫板”,我更愿意解读为一种善意的呼唤,一位作为大学校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对高校发展良性环境的渴盼。因为以人大目前的实力与地位,是具备叫板北大清华的“底气”,没有必要去争什么“全国第一”之类称号的——尽管人大的发展还有这个空间。但是,让人郁闷的是教育资金投入的政策倾斜,这是教育环境中最大的不公,而这种不公将导致各个高校发展的严重失衡。可以想象,高校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人才中转枢纽,如果失衡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将会加剧人才培养的不平衡发展状态。
反过来看,纵观哈佛、牛津、剑桥诸知名大学——它们大多是民办高校,可以看到世界一流的大学并不是靠政府部门的投资倾斜培养出来的。不错,在经济社会里,拥有大量资金的确能购买一流的硬件设施、科研设备等,包括高薪聘请教授,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由于投入的不公,将让深受其泽的高校无竞争之虞,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创新机制滞后,最终影响到整体高校的跨越式发展。看看目前执中国高校牛耳的大学们,再想想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就会明白人大校长的叫板,就会明白中国的大学该向北大清华们叫板什么!
(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