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安,永寿县农机公司职工;造成困难原因:失业,妻子长年患病并于2005年11月去世,两个孩子上学,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现欠外债5万余元;本人意见和要求:需要困难补助。
3月24日,记者在永寿县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查阅《困难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时,随机抽出了这张登记表。县总工会主席邱晓燕说,三年来,他们累计帮扶313名困难职工,资助现金63550余元。
永寿县是我省咸阳市的一个农业县,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倒闭关门,40、50人员大批下岗待业。县总工会一工作人员说,这一情况在供销、商业系统尤为突出。“两个系统下岗人数均在500人以上。”下岗失业人数相对较多,这对于县城城镇人口不到两万的永寿县总工会来说,扶贫帮困无疑成了他们的首要职责。
掌握了基层困难职工的基本信息后,县总工会指定专人,规定时限,按系统逐企业(单位)进行核查,重点核查上报困难职工的家庭就业人口、人均月收入,供养学生数等致困原因是否属实,然后将基层上报的困难职工进行反复比较,最终筛选出最为困难的职工作为帮扶对象。
针对情况属实的困难职工,县总工会一方面通过牵线搭桥,协调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最困难的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交友帮扶”活动。三年来,该县总工会协调县级领导开展了137人次一对一的“交友帮扶”活动,共资助现金27400元、面粉6850斤、大米1370斤、油1370斤。另一方面,该县总工会多次将困难职工的现状以报告的形式,反映给咸阳市总工会,以求上级工会下拨困难职工救助金。与此同时,采取动员基层工会会员自愿捐款等各种方式多方筹集基金。三年来,该县总工会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及农村,共救助困难职工121人、资助现金11900元、发放面粉4000斤、油800斤、大米590斤。
县总工会非常关心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问题。三年来,累计救助困难职工大学生34人,为他们发放入学路费和第一个月的生活补贴共13600元,确保了困难职工子女按时步入高校的大门。同时还对26名困难劳模进行了帮扶。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