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县总工会:
我是受你们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耿亮,今年我被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感谢你们的关心和资助,让我圆了大学梦。是你们给了我希望……
这是去年8月26日,武功县木材公司一下岗职工的儿子写给县总工会一封感谢信的开头。
3月30日,记者来到耿亮家所在的南仁乡曹店村。耿亮的母亲告诉记者:耿亮2004年便考上了天津工业大学,由于当时家里拿不出足够的学费,无奈之际,他才选择复读。“孩子第一年考上大学时,家里东借西凑才筹集到2000多元钱,那时也不知道应该找工会帮忙,这才使孩子错过了上学的机会!”耿亮的母亲惋惜地说。
2005年春节前,县总工会主席王志发等领导来到家里慰问,得知耿亮的情况后,非常关心他的上学问题,并告诉他们以后有困难可以随时找工会。王志发主席的许诺是真真切切的。去年8月份,县工会得知耿亮考上大学后,便立即派人送去500元的助学专款。按照规定考上外省的贫困大学生,县工会一次性可以资助500元钱。“可这与耿亮8000多元的学费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助学的经费非常有限,加上资助对象又多,因此,拿不出更多的钱资助耿亮。但鉴于耿亮的特殊情况,他们只能多方打听,多方咨询,探索其他有效的资助途径。
最后,县总工会在《咸阳日报》上看到一篇咸阳市团委、教育局联合发起的共青团专款助学的消息(每人3500元)后,县委主管工会工作的闻书记同王志发主席一起,多次前往有关单位协商,以求为耿亮争取1个额外的名额。后来,在县委领导和县总工会的不懈努力下,10多天后,耿亮得到这笔改变他一生的3500元助学专款。
是不是像耿亮一样上不起学的学生,都能有幸得到县工会的资助跨进大学校门呢?答案是否定的。该县总工会一姓罗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以前,他们县工会只是靠有限的工会经费中的一小部分资助困难学生。“由于资助额有限,‘爱心助学’肯定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王志发任工会主席后,通过了各种方式拓展了助学专款来源。一方面,他们通过下发文件的形式,动员工会会员捐款;另一方面,他们利用一切可利用途径,通过财政等途径为困难职工子女争取到一部分援助。正是通过这些方式,该县总工会“爱心助学”的成效逐年显著。三年来,他们累计募捐到3.1万元助学款,使63名困难职工子女跨进了大学校门,基本确保了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学。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