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众所周知,被列为矿山采掘特殊专业的矿山救护工作,是一个要求队员必须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强壮身体素质的专业。党力决心在战训方案上进行突破。在大队长、政委马元林的大力支持下,他紧密结合矿山救护实际要求和瞄准国际矿山救护战训技术模式,从重新修改制定《救护大队考评细则》及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很快形成实施了提高队员学习水平、业务技能和增强实战能力等方面的战训方案。
熟练掌握救护仪器,相当于是矿山救护队员的第二生命。因为平时的训练效果与实战状态有着直接关系。党力认准了这个关键点后,在制定和实施战训方案时,他就坚决杜绝了花架子那一套,始终坚持按着实战要求开展模拟训练。佩戴呼吸器,队员一天要超常规的反复练到8次;高温浓烟训练,队员佩戴着呼吸器行走一万米后,再钻入巷道面积仅有10平方米并充满浓烟且温度高达60℃以上的模拟巷道里进行演练,在3分钟内必须锯断圆木,再记录测量气体一次;负重急跑训练,是由6名队员身背30斤重的仪器装备,合抬承重100公斤的担架在15分钟内跑完两千米路程的训练项目。这个项目最苦最累,训练中曾令许多队员晕倒和虚脱,也引起队员家属的不解。但作为战训科长的他,却说这是实战的需要,他是“宁愿听队员的骂声,也不愿听队员家属的哭声”。寒来暑往中,无论训练有多苦多累,他都始终与队员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汗水泪水流在一起。
党力深知要胜任战训指挥工作,就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多年来,好学上进的他在繁重的战训工作之余,始终顽强地坚持着走自学之路,先后参加全国自学考试拿到了采煤专业大专文凭和计算机一级资格证。2005年还考取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不断地学习,促使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推动着战训工作。
天道酬勤。近年来,党力作为历届大比武场上指挥员,他所率领的西区中队,在全局历次的救护技术比武中包揽了集体和个人第一名;从2001至2005年里,他先后三次代表澄合矿山救护大队,随队在全省矿山救护技术比武中连连摘取桂冠,蝉联全省救护技术比武三届冠军的荣誉;两次随队代表陕西煤炭系统参加全国矿山救护技术大比武,在强手如林的大赛上顽强拼搏并打进了全国前十强。
三
“训练是不流血的抢险救灾,救灾抢险是会流血的训练”。多年中,这支训练有素,怀有英雄主义情感的队伍在随时准备着。
在2004年期间,我省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黄陵6·15和陈家山11·28特大矿难。当矿难突发时,澄合矿山救护大队闻警而动。时任中队长和井下抢险指挥员的党力,两次临危受命出征抢险救灾。6月16日,接到上级命令的他随队紧急驱车赶往黄陵事故矿井。路途中,他们获悉该矿发生瓦斯爆炸后,当前的井下巷道里积聚的瓦斯浓度已达到了10%以上,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爆炸;井巷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了1万ppm以上,在现场的人若吸进一口,就会当即毙命。与此同时,他们还得知了先于该队到达黄陵矿区兄弟局的一支矿山救护队里,已有两名队员在抢险救灾中牺牲,另有七名队员也因中毒而丧失战斗力的消息。
面对危情,党力没有惊慌胆怯。他把井下灾区严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利条件充分加以考虑,立即提出并制订出了科学周密的救灾方案和预防措施。接令后,党力毅然地率队出征了,自己顶着风险一马当先闯入了被视为生命禁区的重灾区。一路上,他始终率先淌涉水坑,绕过冒顶和穿越障碍。率领着异常勇敢的队员们奋勇探路三千余米,先后搜寻抢救遇难矿工15人,胜利完成了抢险总指挥部下达的极为重要的侦察任务。澄合队的首战告捷,使陷于僵局的矿难救灾局面迅速得到扭转,使在场的省局领导和黄陵矿区领导深受鼓舞,他们当即对澄合救护队员勇猛的作战精神,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高效的抢险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从6月17日起,在连续十多天里,党力开始按照抢险救灾指挥部新制订的方案,亲自带领队员们轮番进入灾区实施抢险救灾。他率队员在深达三千余米的灾区巷道清理冒顶,搜寻遇难人员、连接风筒为恢复通风创造条件。队员们几乎在每个班里都得干上10多个小时。在井下饿了,他们就啃一口凉馍和咸菜疙瘩;渴了,就喝一口冰凉的矿泉水。硬是凭着练就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精神,在第一天里全队就首创了清理修复巷道210米的惊人成绩。在随后的13天中,澄合队再接再厉取得了搜救遇难矿工23名,清理破损井巷2000米、恢复巷道通风三千多米,抽排涌水2万立方米的优异业绩。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以英勇善战而扛起了半壁重任的澄合救护分队,以其完成的工作总量,达到了其他三支救护分队所完成工作量的总合。澄合队在同样危险困难的环境下,打出了威风,树立了品牌。
在陈家山“11·28”特大矿难发生后,党力再次临危受命,率领澄合救护分队于当天傍晚时分紧急赶到灾区。当时,井下的情况极为复杂和危险,矿井的采空区里露着明火,井巷里瓦斯浓度达到9%,一氧化碳浓度为3%。救灾措施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再次爆炸,特别是爆炸中心的415进风巷内的情况更是不明。为此,救灾指挥部先派出的几支救护侦察队入井后,都因井下情况危险复杂无果而返。当澄合救护分队及时赶到后,指挥部的官员们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他们。于是,艰巨的侦察任务又一次落在了党力和队友的肩上。
深夜,接到命令的党力立即率队闯入危机四伏的重灾区。当他率领着队伍深入井下行进了近六千米井巷后,队伍开始接近了415进风巷。此时,在寂静恐怖的井巷里,队员们不时能听见巷道深处传出嘭嘭啪啪令人胆寒的声响。矿灯射出的亮光里,眼前可见到的尽是些被炸散落的运输皮带残件,尤其是那些横躺竖卧在地上的已遇难的矿山救护队员和矿工的尸体。见此惨痛情景,带路的救护队员就再也不肯往里迈一步了。
是进还是退!队员们都把目光齐刷刷集中在党力身上。在微弱的灯光里,只见他果断地用力一挥手,就头也不回地率队闯进了灾后无人敢进的415进风巷重灾区。在那度秒如年,危机四伏的两个多小时里,他率领着全体队员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侦察和搜索,先后搜寻到遇难人员27名并迅速掌握了灾区的真实情况。在率领队员们胜利完成侦察任务安全返回地面后,澄合队递交的灾区现场第一手资料,为地面指挥部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
12月1日凌晨,刚刚展开抢险救灾过程不久的陈家山矿井下,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当时,井下已有69名人员正在进行打隔离墙封闭巷道的施工。发生二次爆炸后,井下人员的生死和其他情况一概不明,地面指挥部各级官员和职工家属的焦虑心情可想而知,周围甚至还发生了一些遇难职工家属指着鼻子责骂抢险人员为啥还不赶紧下井救人的场面。党力接令后,义无反顾率领队员们再一次舍生忘死闯进了灾区。在充满危险和悬念的行动中,他们不仅在灾区找到了全部施工人员,而且把这些虎口余生的人员完整带出了井口。
2005年12月19日,当澄城县马家河小煤矿突发瓦斯爆炸事故后,党力主动请缨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抢险,他在10多个小时里,率队分三班连续轮番作战,自己却始终跟班接连三次闯进灾区,抢出遇难矿工7人,重伤员3人,胜利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渭南市委书记刘新文、市长曹丽丽在抢险现场感动地向救护队员说:“你们是澄合矿山救护队的骄傲!人民感谢你们!”
四
常言道:“军功章里也有她的一半”。那意思里也褒奖着党力那端庄贤惠的妻子,因为她知道丈夫为啥一心扑在工作上,所以多年来她一个人承担起了治家教子和代夫尽孝的责任。党力忙于训练备战抽不出时间,她就经常带上孩子回农村看望孝敬婆母。党力一年绝大部分时间在单位忙于战训工作,她毫无怨言地带着儿子提上饭菜和换洗衣服,乘车到大队驻地看望丈夫。特别是当大队基地迁往县郊以后,为了能相互照顾生活和孩子上学,她在2005年里就先后搬过三次家。给矿山救护人员做妻子是不容易的。平时,她们要承担家里几乎全部重担,而一旦丈夫参加抢险救灾,她们更得瞒着老人和孩子提心吊胆过日子。党力的妻子李俊宏无奈地笑着说:“俺那人就是个在事业上争强好胜的人,每次发生矿难事故,别人都是往外跑,他却急着往里赶”。说笑之间,妻子的话语饱含着对丈夫的责备和夸赞。
党力现在当干部了,这身份虽然变了,但他仍旧对队友视若兄弟朋友。平时教学训练,照样和大家雨天一身泥,热天一身汗;救灾抢险时,他照旧冲在最前面和队员们一同啃干馍就咸菜,喝冰凉的矿泉水。他常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无论哪个队员家中有事,党队长就会出现在谁的家中”,“队员需要搬家,他一定会设法动用汽车找些人帮忙安置好。可是轮到自己搬家时,却是悄悄雇一辆三轮车一搬了事”。队员们如是说。队员家中一旦遇有婚丧嫁娶的事情,他都会主动带着轮休队员赶到家中,里里外外帮忙操办,受到了队员和家属们的一致尊敬和好评。
五
从幼年起,党力的脑海中就深深铭刻着革命战争年代董存瑞、黄继光等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参加工作后,他亦敬仰着和平年代的任长霞和杨业功等英模人物。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敬佩这些革命先烈在平时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关键时刻敢于带头冲锋陷阵,勇于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于是,他在崇尚英模的同时还为自己立下了“遇有危险时,党员不能逃避,要带头迎险而上不怕牺牲;碰到困难时,党员要敢于承担重任,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在职工群众面前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在一言一行中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铮铮誓言。
在十年工作中,他先后被煤业公司(局)党委授予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新长征突击手、十大杰出青年、安全先进工作者和四有职工等荣誉称号。在工作中,他身上始终闪耀着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感动着人们,他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诠释着职责的神圣,他用忠诚和无畏续写着无悔的人生。
(卞伟明 秦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