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工作重心放在凝聚人心上,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广大职工从联社领导带头廉洁自律,一心为公的行动中,看到了事业发展的希望,搞好本职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推行贷款问责制 “严”字当头
李玉强说:贷款易,收贷难。为确保贷款质量,我们在辖区率先推行贷款问责制。突出一个“严”字,认事不认人,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并建立起激励机制。
记者了解到:1999年7月,有“三违”责任贷款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56.8%。对此,该行制定出台了《神木县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三违”责任贷款清收办法》和《神木县农村信用社退休、退职人员“三违”贷款清收办法》两个制度,分三年,按四、三、三的比例清收,按季考核兑现,否则处罚。李玉强与行里其他领导一样,率先垂范,带头完成清收任务。收不回的,有的自掏腰包一万元垫支。不能按时完成收贷任务的,有的交罚款几千元。仅三年,95%的干部职工收清了自己的“三违”责任贷款,金额达600多万元,盘活了不良资产。到去年底,该行收回贷款利息1.57亿元,收回率达到99.2%。南关分理处的杨文芳任主任五年来,经营贷款累计2.6亿元,无一笔欠息,无一笔呆账。且收回前任移交的60多万元旧贷款。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不良贷款率仅3.1%,低于国际标准的12%。
改革干部任用制度 以“德”为先
“干部制度的改革也比较超前,尤其是在培养女职工干部方面。”李玉强说到这里,拿出一张表格让记者看:1999年以来,该行先后提拔29名职工担任领导职务,其中有10名女职工。李玉强告诉记者:城区14个经营网点,负责人有9名是女职工。业绩都很突出。龚爱爱2004年任兴城支行行长,上任时,存款仅3000多万元,盈利30多万元。她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拓展业务,到去年底,存款余额达4亿元,实现利润1272万元,人均创利116万元,成为神木行的领头羊。
该行在用人上,体现出“以德为先、以能入围、以绩取胜”的用人原则,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论资排辈的模式,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挑起了领导岗位的大梁。
职工必须学英语会开车
早在五年前,李玉强就意识到陕北地区,尤其是神木地区会有超前的大发展。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凸现,世界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出口、引进外资、与外企合作、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让他积极倡导职工学英语,请外语教师到行里给职工授课。当时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搞好当地的服务就行了,学外语是赶“时髦”。李玉强爱认死理,他说:学英语为学微机、办公自动化打下了基础。如今该行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40岁以下的员工大都会日常的英语会话。如今,该行拓展业务中,有不少是对外业务,英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神木行,230多人的职工中,90%的人有驾照,会开车,全行只有两名司机,是专门负责运送库款的。以前,行里车多,司机多,一年费用在几十万元以上。早在几年前,李玉强在全行职工中提出:自己学会开车,为行里节约每一分钱。他带头学,职工学开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如今,该行大多数职工不但自己开车外出办事,不少职工自己也购置了车辆。办事效率的提高,使职工尝到了甜头,也令当地金融界同行羡慕。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