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孔子不如章子怡”闹剧何以开演

2023年10月04日

这两天,有关“孔子不如章子怡”的争论,在网上和报纸中迅速升温,在广大网民和读者的关注中,似乎已升温成为一个文化事件。

我当初的反应,只是以常识推断,认为“让”张颐武说出这样的观点,要么张欠考虑,要么就是记者曲解。事实后来证明也的确是后者。

张颐武最近在自己的博客里,向媒体记者声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再看看他发表的那些观点的原意,也无不妥。本来嘛,孔子与章子怡,没有可比性,二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又都有各自的作用,不能抹杀,也不能互相否定。

问题是,有记者在听或读他的原话时,理解发生差异了。要么是觉得那样说不过瘾,想让观点更极端更“鲜明”一些,这样才能引人注目,于是忍不住要为人家“改造”了,这叫削足适履;要么就是没把人家的整个意思读通,只取一点,不顾其他,正所谓断章取义,观点脱离了具体语境,当然常常就会变得荒唐可笑;要么就很简单,即记者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出现问题。

这三种情况,我们当然无从知晓在这起事件中是哪一种发生。但把孔子和章子怡这两种文化符号的传播问题,误读为对两者文化品质的比较,却是记者干的事。

本来,一些比较离谱的所谓新闻,媒体把关者其实很容易判别清楚,却为何那么轻易让它传播开去?进而各媒体迅速跟进,大炒特炒,极尽渲染之能事?目的也许很简单,就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点击率,为了收视率,期待进一步产生的效用就不言自明了。想到这一层,不能不为我们的受众感到悲哀。

(陈家兴)

上篇:垄断行业高薪从掠夺公众福利而来
下篇:避祸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5/2006051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5/19/23673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