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技术成就人生

——记王石凹煤矿综采一队支架维修班班长姜传武

2023年10月06日

30岁的姜传武有些腼腆,谈起八年来他在王石凹煤矿的工作,他一言不发,谈起作为支架维修班班长的感受,他直直地望着我,半天崩出两个字“没啥”,关于这名陕煤集团最年轻的劳模事迹的采访,主要是通过姜传武所在的综采一队队长白治勤的讲述完成的。

白治勤眼里的姜传武,是个在生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新时期煤矿专业技术人才,8年间,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材料费用,每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都在60万元以上,多次被铜川矿务局授予“青年技术能手”称号。

学习使他变睿智

煤矿工作不是人们想象的只要有力气,能吃苦就能干好。在生产技术日益发展的新时期,没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就驾驭不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从事支架维修工作之初,姜传武就深深感受到这一点。那时,全队支架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奇缺,遇到问题时,由于得不到及时解决,经常影响生产,姜传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开始利用时间学习《机械基础》《液压传导》《综采机电维修技术》《综采钳工》等专业技术。在姜传武简陋的宿舍内,除了小孩玩具,书籍占据着相当的空间,是这些书丰富着他的理论。他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断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成为全队的支架维修技术的行家里手,再难的问题,只要他出手,就会迎刃而解。

在长期的煤矿工作实践中,姜传武深深体会到职工的技术素质是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自己就是浑身都是铁,也打不出一船的钉。只有把班组职工的技术素质都搞上去了,全队设备管理的水平才能提高。为此,在抓好自身业务技术知识学习的同时,他尽量做好传帮带工作,认真细心地向工人传授支架维修技术,亲自讲课。对接受慢的,他就一遍一遍教,先后带出了20多名技术能力较高的支架维修专业人员,有力地推动了全队生产发展。2004年综采一队生产原煤41.7万吨;2005年生产原煤49.5万吨,占全矿产量的47%以上。

创新使他变干练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难题挑战是姜传武的一贯作风。近两年来,由于综采一队工作的地质变化比较频繁,经常遇到断层,加之在遇到岩石时,工作面首先要打眼放炮,然后才能开机生产。在这样复杂的条件和环节中,护帮管路、倒护管路及支架立柱极易受到损坏,不是被支架倾斜挤坏,就是被放炮崩坏,每更换一次管路和立柱,不但要占用大量的生产时间,而且材料费消耗曾一度居高不下,连续数月超耗,被矿上通报批评和处罚。看到这种情况,姜传武就琢磨着怎样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经过反复比较和实践,他决定对液压管路的安装点进行改造,将管路改装到侧护板下面,这一小改革,一改就灵,避免了支架在遇到断层时倾斜对液压管路的损坏,同时,采取用废旧皮带将管路及支架立柱保护的方法,避免了放炮时对管路及立柱造成的损坏,这两项技术革新,不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正常生产,而且全队的材料费用大幅度降低,平均每年为矿上节约费用60万元以上,姜传武也因此一举在王石凹煤矿成了名人。

2005年10月,综采一队工作面新安装的综采支架因安全阀调整压力不够,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造成个别支架频繁自动卸载,不但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也影响了全队正常生产。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姜传武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同时查找了相关资料,找出了症结,原因就是阀组安装没有装好密封圈,使密封强度不够,漏气导致压力不够,经过认真检修,他很快就排除了这一隐患。

进取使他价值显现

从事支架维修工作8年来,只要是工作上的事,不管是刚升井还是在家中,姜传武总是随叫随到,立即下井处理,从无怨言。去年6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凌晨1点多了,他接到单位电话说工作面65#支架不动作,其他人员检查不到问题,姜传武二话没说,立即赶到单位,问明情况后更衣下井到现场,检查发现是支架操作阀组堵塞,在他的指挥下,很快处理好了故障。

王石凹煤矿一位领导评价说,姜传武以扎实的作风,不断创新的精神风气,展现了新时期煤矿工人品质形象,也体现了他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铸造大型仿古铜钟成功
下篇:治污每年节约500万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6/05/24357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