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老虎队长”刘永忠

2023年10月06日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一号煤矿掘三队,人称“老虎队”,领头人就是现年54岁,军人出身,有着38年工龄、33年党龄的刘永忠。算起来,刘永忠在支部书记、队长这个位置上已经有二十多年,煤矿长长的巷道中,留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在黄陵矿区,“老虎队”队长刘永忠对于安全的严抓细管是出了名的。

1998年,刘永忠由韩城矿务局调入黄陵矿区,成了一号矿掘三队的队长,在他的主导下,掘三队及时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建起了安全教育阵地,办起了读书专柜,设立了安全教育专栏、安全警示台、“三违”亮相台等。并通过“五管齐下”使职工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其中包括充分利用班前会时间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开展一日一题,一题一议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技能考试,考试成绩与工资收入挂钩。在奖励前五名,处罚后五名的同时,安排技术好、安全意识强的职工与受罚人员结成师徒对子,进行传帮带。并利用本队的自用资金率先在工作面及巷道设置了以安全理念为内容的牌板,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长期以来,刘永忠致力于将那些具体措施转变成煤矿的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既可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干部职工心里明白,不是领导个人要求这样干的,是制度要求这样干的。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养成了按章办事的习惯。他经常告诫班组长:“对工作必须一丝不苟,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对问题的迁就,就是对职工的犯罪。”2004年9月11日,生产班班长黄晓涛在工作面停风的情况下,不撤人,还和安监人员发生争执。刘队长知道后,对黄晓涛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要求他在班前会上作检查。许多人觉得当事人是为了完成任务情有可原。针对这种糊涂思想,刘永忠及时组织开展安全工作大讨论。他语重心长地说,完成任务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不安全绝不能生产,一旦出事,给个人、家庭和单位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痛苦,那时后悔就晚了。

制度化管理也离不开人性化管理,掘三队在学习室建立了“全家福”园地,使职工一进学习室,就有一种家的感觉,刘永忠为每个职工家属印发了“常给亲人提个醒”的文章,努力营造父母、妻子、儿女人人都来关心安全的局面。同时通过组织家属开展为职工送茶送水,为职工钉扣子、缝补破损衣衫、赠送安全鞋垫等献“爱心”活动,增强了职工的安全责任感。职工们高兴地说“队长这样对咱,咱不好好干行吗?”

在安全第一的大前提下,刘永忠的“老虎队”总是出现在生产难度最大的地方。2005年8月,井下300工作面的涌水严重制约了原煤产量的完成,在其他区队排水巷掘进不理想的情况下,刘永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向领导请缨,承担这一艰巨任务,开始掘进中,面对巷道压力大、顶板破碎、材料运送困难、工作面水深达一米左右等重重困难,他深入一线,展开调研,找到出水根源,和工人在机头不远处打了一个较大的临时水仓,安泵排水,有效减小了工作面积水,加快了掘进速度,刘永忠在井下奋战了二十多小时,直到问题完全解决,他才离开工作面,在他的带领下,掘进三队用了15天时间,累计完成泄水巷掘进405米,为一号煤矿顺利达产奠定了基础。

刘永忠是一个艰苦朴素的人,他常穿的黄布上衣是当年在部队上发的军装,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刘队长从不请客,也不吃请,他说这关系到干部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问题。在井下见到不能用的锚杆,就收集起来,带回地面,重新加工利用,有时见到一个螺丝、一截铁丝也要拾起来放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似乎和时代脱节的人,从业以来却在地面深处掘进了8万米,荣获的大大小小的荣誉书摞起来半人高。在他的带领下,掘三队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2003年曾创造了一号煤矿月独头掘进680米的纪录,打破了由自己所带区队创造的601米的纪录,连续5年无重伤以上事故发生。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广告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6/2006061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6/12/2438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