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本报退体资深老记者党积智多方呼吁引起重视

京剧大师尚小云47年前赠陕文物重见天日

2023年10月06日

在抗战岁月中设立的我省首家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6月20日迎来了第62个生日。而昨日上午在该馆东展厅举办的“尚小云先生捐赠文物展”,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我报退休的资深老记者党积智先生奔走呼吁半载多因而成展的这一活动,终于使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捐赠给陕西的大批珍贵文物,历经47年“雪藏”终于重见天日,聊可告慰一代艺术大师的在天之灵和对三秦父老的一片拳拳之心。

尚小云(1900——1976),原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汉军旗籍人。他幼年入三乐社梆子科班,初习武生,后改正旦,与荀慧生、赵桐珊并称“正乐三杰”。后习京剧,拜孙怡云为师,又向王瑶卿求教,以唱功见长,高亢峭拔,一气呵成。号称“铁噪钢喉”,兼擅刀马旦,表演风格刚健,长于塑造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世称“尚派”,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建立“尚小云京剧团”,任团长兼主演,1959年到陕西任省艺术学校艺术总指导不久,就慨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文物无偿捐献给了陕西省博物馆,其中字画有著名的倪元路行书条幅、张瑞图行书条幅、蓝瑛山水条幅、齐白石钟馗条幅等等。1964年,他又应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书法家舒同之召,举家从北京迁入西安。然而由于极左路线,1966年10月,尚小云先生在西安人民大厦演过《梁红玉》后,便被推上批斗的高台,直至1976年4月含冤而死。而他倾毕生心血收藏的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在捐赠之初,便被人扣上“名利心切”的帽子,自然也未有再见天日的机会。

去年深秋,著名作家章诒和先生著文纪念尚小云先生,并追问起尚先生文物的下落。本报退休多年的资深记者党积智先生看到章先生的文章深受触动。党积智先生当年曾参加组织过尚小云先生在人民大厦最后一场演出,也伺尚小云先生并排站在高台上遭受陪斗之苦,还与动员尚小云举家西迁的原省委书记处书记舒同同住一个牛棚七个月之久,听舒同讲述过尚小云艺术生涯及来陕经过。

从去冬开始,党积智先生不顾年迈体衰,四处奔走调查,并将了解情况形诸文字,并附上章诒和先生文章寄给省委、省政府领导。在信件里他恳切希望在尚小云先生含恨去世30周年之际,能查清文物下落,亮出尚小云对陕西捐献的稀世文物,告慰这位命途多舛的艺术大师,还历史一个公正。

党积智先生请求调查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捐赠文物下落的来信,受到中共陕西省委杨永茂副书记的重视,他当即批示给省文物局派专人调查。省文物局核查证实尚小云先生确有捐赠文物之事。这批文物原藏碑林博物馆,1991年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分家时,这批捐赠的文物一分为二,其中涉及书法类的文物留在了碑林,其余文物则移交给了新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记者注意到此次展出的文物有齐白石钟馗图、金圣叹行书条幅、戚继光行书及砚台等30余件。章诒和先生开列的捐赠单有66件。省文物局的解释是经查找当年文物清单为70件,经过对实物、账本、文物档案认真对比、核查,目前已经能够确认为尚小云先生捐赠的文物有32件。对未核实的文物,省文物局正在核查中。那么其余38件何在呢?记者期待着相关部门能一查到底,对捐赠人、家属及三秦父老一个认真的交待。

本报记者 郝振宇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6/2006062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6/21/2441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