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能够成功地选择在创新中实现自身价值,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贯注在里面,那么成功本身就会找到你”。这是何新智的人生信念。
1989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何新智,被分配到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是一个由生产简单矿山设备的小厂发展为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综合设备加工厂,并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工厂良好的工作环境,赋有挑战性的产品竞争,为何新智提供了创业发展的平台。
管件设备厂原来自行研制开发的水工清污旋转滤网产品,其功能是清除电厂取水中的漂浮物。该产品投放市场后,前景看好,很受用户好评。但是,通过长期走访用户,搞市场调研,感觉到产品与国内同行生产厂家相比,虽然在品种规格、使用范围和销量上均名列前茅,但没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为了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何新智用了一年多时间,几乎牺牲了全部的节假日,翻阅了国内外近5年来同类产品的技术资料,摘录了10多万字的技术数据,并结合国内水工清污设备的总体应用水平,结合管件设备厂水工产品的实际,提出了把网框由平网改成V型网的设想,这样会使设备的过水流量比过去增加20%,并一举试制成功。之后,又借鉴国外的经验,在V型网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开发出弧型网框,使过水流量又比V型网增加了10%。这两项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以良好稳定的运行效果,独领市场风骚。并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水平。仅此一项,两年就为厂里新增订货3000多万元。
管件设备厂与宁夏石嘴山电厂签订了ZP2000型多耙回转式清污机供货合同,其设备要求是成熟的技术,有现成的实例。但何新智想一种产品投放市场后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必须不断改进创新,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从长远考虑,没有局限于已有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决定对该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带领设计人员,深入各大型污水处理厂考察同类设备,从对比中受到启迪,并结合该厂实际,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反复勾划设备方案图近百次,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卸污力强、运转平稳的多耙回转式清污机研制生产成功。尤其是该设备机头设计的流线护罩,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设备不管在外观还是在性能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该产品在内蒙托克托电厂、甘肃靖远电厂等电厂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当年就为该厂新增产值300多万元。
管件设备厂的名牌产品——“中环”牌旋转滤网设备的动力装置,一直采用卧式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其适宜用在有机头框架的设备上配套安装。而当时该厂要参与巴基斯坦木扎法戈电厂无框架滤网设备的国际招标,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那是绝对的有把握,而要参与国际竞争,外型体积大,与设备整体难以协调配套的弊端就会明显暴露,难以中标。为了完成该项技术革新,何新智放弃春节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当时全厂已放假,暖气停供,他冒着零下10多度的严寒,几乎查阅了国内传动方面的所有设计手册,借鉴在机械传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减速机样本。经过综合分析对比,反复论证,提出在侧面进水无框架滤网上采用立式轴装减速机的方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试制成功。这样不仅解决了减速机在安装空间上的不足,而且使设备外型美观大方,在巴基斯坦木扎法戈电厂招标时,战胜了国际强手,一举中标,不仅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好评,而且使该厂的旋转滤网设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十多年过去了,何新智这名当初走出校门对厂里业务一无所知的热血青年,从技术员干起,先后担任厂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工程发展部部长等职,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骨干。他先后为企业完成技术革新12项,开发新产品5项,新增产值4000余万元,增加利润100多万元。
创新使何新智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何新智说:“创新是神圣的,所以,我在这神圣的创新中寻找快乐,创造希望。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