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别样的解读

2023年10月06日

三十里高天厚土,二十年光阴流转。仲鹿(即冯日乾)先生的《乱世红白黑》,为我们展开的是一部陕西泾阳西北地区的历史画卷。第一、第二章确定了一个时空、人物事件因此得以展开。由此而及十八年年馑,兵荒马乱,饿殍遍野,点明“乱世”,引出一干人马,或匪或官,或游击队或地下党,各色人等,次第登场,人物在其中沉浮不定,因此,才有了先红后白再黑的命运。

饥饿、贫穷、劳碌、奔波、无奈、抗争,从来的百姓,都是如草如芥,如尘如土的。在这样一个“乱世”,即使过一种如草芥般安宁的日子,已是奢望。于是,我们听到了七十年前如泣如诉的求雨歌,看到了三十里荒原上民众愁苦的眼神,感觉到了马队过处扬起的扑面尘土,甚至是火烧后残留的人体黑桩。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历史不应忘记。大而言之,是人类史,小而言之,是自己的乡邦史。一部浩繁的人类史,上下千年万年,如读二十四史,虽从中能够窥知某些秘奥,但终究感觉隔膜。读这部乡邦史传,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书中所叙人与事,最近者不过先我20多年光阴,仿佛就在眼前,我又是泾阳县西北塬上人,书中人事,竟是发生在身边的。合上书卷,我曾一声叹息:我出生20年前的光阴竟是如此!我出生的那一片土地上竟有着这样的人和事!

因此,我要感谢仲鹿先生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历史中的人物,应当还原于历史,而且这还原,应当是真实而不虚妄的,即使有些粗砺。《乱世红白黑》的真实,让人惊诧,无法呼吸。这惊诧,一是由于事件本身,一是由于长期的另外的说法误导了对历史的认知。由此,我更感觉到了不能割断的历史的厚重。

仲鹿先生作为一个民间观察者,他的修史,不是为了某种需要而热情讴歌,也不是为了泄私愤而恶意贬斥,也少有因了一些忌讳而将真事故意隐匿。他只是觉得有写的必要了,就写了出来。哪怕是原生态的。这样的历史,方为信史,也正是渴望了解真相的人所需要的历史。这当然就是先生自己对那一段历史的解读。而这样的解读,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担待的。

读这部书,另一个感觉,就是作者不能释怀的乡土情结。因为这样的情结,他游走在那段历史的时空里。选取历史的一个小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这正是作者解读历史的独特视角。为什么选取这样一个“乱世”,这样一些人物?我想,怕是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或者人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更会凸显出来。

(一氓)

上篇:律政佳人抒写情感小说
下篇:《回来吧,孩子——预防与戒除网瘾指南》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6/20060630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6/30/2444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