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追记大荔县妇幼保健院医生朱翠芳

2023年10月08日

朱翠芳,1954年2月生于大荔县城关镇红楼村,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大荔县妇幼保健院,后任副主任医师、妇产科主任。2006年1月28日除夕夜,因病突发倒在工作岗位上经医治无效病逝,时年52岁。省卫生厅作出向朱翠芳同志学习的决定,并授予“白求恩精神奖”。6月27日,卫生部追授朱翠芳“人民健康好卫士”称号,并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向朱翠芳同志学习的活动。

她走了,走得那么匆忙,没来得及和她挚爱着的亲人好好拉拉话,更没来得及和她牵挂着的患者告别!

她走了,带着深深的眷恋和遗憾走了,留给亲人和同事无尽的怀念和悲痛!

她走了,走完了短短52年的人生历程!但她却用毕生心血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为全省卫生系统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全省卫生工作者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朱翠芳。

虽然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没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从医28年如一日,以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无数患者的爱戴和信赖,用极其有限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人生华彩乐章。

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她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这一倒下就再没能起来。

1月28日,农历狗年除夕。从早上9点上班到晚上10点,大荔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已连续收治了13名产妇,接生了7个婴儿,而朱翠芳也已工作了13个小时。晚上10时许,得知数十里外乡下一孕妇需马上手术,她做着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突然,一阵钻心的头痛让她差点失去重心,旁边的护士赶紧扶她躺下…

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第二天,她清醒过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昨天那个孕妇剖腹产手术顺不顺利?产妇和婴儿咋样?”

据同事讲,她的病是长期劳累所致。很多患者都是慕名找到她看病,她的工作量也额外比别人多得多。有时这边手术还没做完,那边队都排下了,中间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刚下班回家,那边电话又来了,最多时她一天要做10多起手术,平均每年手术都在200例以上,连续多年手术量名列全院第一。

早在2005年夏天,朱翠芳就常感觉头痛头晕,但她一直不在意,头疼时就让护士帮她捶几下。每天忙着为别人看病,就没太在意自己病痛。平时太忙,即使有点空闲,她唯一的奢求就是好好睡上一觉。医院领导曾特意安排,免费为她检查,电话打到家里,刚刚拖着疲惫身体躺在床上的她,因太困而又一次和机会擦肩而过。

患者的事比自己的事还重要

朱翠芳把患者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不论是夜半三更还是冬日严寒,只要患者需要,她随叫随到。

儿子雷磊回忆说,晚上睡觉最怕电话响和叫门声。电话一响准是妈妈要出急诊。大冬天深更半夜,看到母亲穿件黄大衣,骑个自行车匆匆忙忙的样子,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过,母亲却安慰他:“娃,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妈妈的工作!”

大荔县属省级贫困县,用保健院党院长的话就是,在这里药不是论盒卖的,而是论片卖的。为了给农民尽可能地省钱,朱翠芳在开每一张处方时都倾尽心血。

西安市临潼区张八村53岁的杨改转患子宫肌瘤,西安几家大医院都说,必须做手术,至少需要三千元。朱翠芳看完检查结果后对她说,你已经50多岁了,子宫和卵巢随着年龄萎缩,肌瘤也会因得不到营养跟着萎缩。吃点药,你的病也能好转。最后病人只买了不到100元的药,药到病除。官池镇小元村孕妇姜某怀孕期间经一乡村医院检查说,胎儿背上有一肌瘤,就东挪西凑了几百元,要求做彩色B超检查,朱翠芳根据她的情况为其做了黑白B超,为患者节省了开支。

她每天想着病人,经常提醒病人定期检查,而岂不知她自己就是一个重病人。妇幼保健院就有个磁共振室,她每天经过磁共振室无数次,却从来没想到为自己检查一回,致使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提前发现病症的良机。 (下转三版)

上篇:我省从四方面加大国企改革力度
下篇:当工人怎么啦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7/05/28120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