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却凭借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成为了厂里的技术“大拿”,先后完成技术革新13项,小改小革28项,使主要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100%。
1982年,退伍后的刘玉成了下峪口矿选煤厂机电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当时他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子,面对轰鸣的机器设备,一脸的茫然。他跟着师傅们干活,什么都不会,不知道挨过多少训,挨过多少骂,受到多少工友的讥笑。“同样是人,为什么要受这么多的罪?”刘玉反复问自己,“学到真本身,干出个样儿来,给老师傅们看看。”刘玉暗自回答自己。
随后,他给自己制定了“2234”成才计划,就是利用2年学习理论,2年学习实践,3年出师,4年成才。对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人来说,学习理论知识是相当困难的。当时工资很低,刘玉却每月拿出工资的三分之一购买有关机电设备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啃书本,记笔记,每天都要学到深夜。不管是矿上还是厂里举办机电维修培训班,他总会旁听学习,遇到疑点、难点问题,就记录下来,向师傅们请教。问多了,师傅们烦,他就多说好话,给师傅们倒水、泡茶献殷勤,甚至买包烟,管顿饭,直到把技术学到手为止。事后刘玉总会说:“花点小钱,学的可是真本身,值!”
刘玉还把技术比武当作学习的有效途径,经常走南闯北学技术。不管是桑树坪矿,还是象山矿,或者本矿,只要举办机电方面的技术比武,刘玉就会自己花钱坐车,有时甚至步行,到现场观摩学习,从未间断。他对学习的执著,感动了师傅,师傅们也愿意手把手的教他技术。一时间,他成了师傅们的“红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勤奋努力使得他在1988年前后基本上掌握了全厂机械设备原理,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自己都能独立解决。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