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院士名单中,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陶文铨教授入选技术科学部院士。2006年他又一次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而学生们更愿意将他戏称为“双栖学长”,因为白天的陶文铨是一名教师,而晚上他则是一位默默钻研的科技工作者。
陶文铨现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他长期以来在计算传热学、强化传热和节能技术等重要科技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创新性研究,取得多项成果,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所提出的“符号不变”原理,迄今为止仍然是已有各种方法中物理概念最清晰、最易于实施的方法。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精度较高而绝对稳定的对流项离散格式,提出了处理不可压缩流体压力与速度耦合关系的全隐算法,其收敛速度比目前通行的算法快一倍。这一系列的技术成果不仅让他拿到了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也让他成为了我国计算机传热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虽然他长期以来都在从事科学研究,但他更加看重自己教师这个职业,他更多希望的是通过教书育人让知识在学生中广为传播。陶文铨教授讲课很有特色,重点突出而信息量大,深受学生欢迎。在本科生的教学中,他注意引入新内容,并且常常通过采用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研究生的课程则在新内容的引入比例上加大一些,尤其是对博士生的课程,每次讲课都要更新15%到20%的内容,还特意引入一些有分歧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常常挂在陶文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既然当了教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他每周都会收到从世界各地学生和青年教师询问关于传热学与计算传热学的信件或电子邮件,对于这样的来信,他都热情回复,有的时候还免费赠送软件与软盘。后来他干脆将这些软件和光盘放到了自己所领导的研究组的网页上供大家免费使用。2003年他获得了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他本人工作勤奋、刻苦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学生们说一年到头几乎没见陶老师放过几天假,总是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正是他这种刻苦钻研学问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所领导的研究组内,营造了“勤奋、进取、求实、融洽”的学术氛围,培养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2004年他应邀在挪威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计算传热学先进数值方法会议上作了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在近5年中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