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采掘“太阳”的人

——记韩城矿务局象山煤矿采煤二队丁言峰

2023年10月08日

“娃呀,好好念书,日后找个好饭碗。记着,不管怎样,就是要饭,也不能去煤窑。”回忆起13年前父亲的谆谆告诫,坐在我面前的丁言峰感慨道:“父亲早年和煤矿打过推销钢材的交道,深知煤矿的脏苦险累。说实话,我自己当时对煤矿也没有好感。”

然而,命运之神却和丁言峰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高中毕业后,堂兄引荐他去的正是煤矿。培训一个月后,他第一次随着师傅来到井下,工作面刚放完炮,看到硝烟滚滚,明亮的矿灯这时变成一个个发着微弱红光的“萤火虫”,顿时,一种后悔,一种无奈,满满地堵在了丁言峰胸口。这时,老班长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说:“小伙子,没见过吧?不怕,慢慢就习惯了。这井下是咱男子汉的天下。”迎着师傅的粗犷面容和期盼眼神,憋了憋气的丁言峰闷声说出了一句:“我成!”

“对!慢慢就会习惯,别人能干,我就能干!”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思想斗争,丁言峰下定了决心。从此,800米地层深处成为了他的人生舞台。

为了尽快“混”出个人样,丁言峰一有空闲时间就学习三大规程、《安全生产法》和采煤方面的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采煤工。为了全面掌握各种实际操作技能,他主动要求队上将他放到每一个岗位去锻炼。进矿三年,他从小工干到大工,从大工干到大拿,样样活路无不得心应手。1997年,他任职生产一班班长后,领着一帮毛头小伙,不分春夏秋冬,不分昼夜长短,一门心思的干着!干得畅快淋漓,干得惊天动地!

采煤二队回采2313面时,正是严冬时节。他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在工作面水大,机尾积水达半米多的工作环境下,忍着刺骨的严寒在水坑中跪了10多个小时。为了运料方便,他干脆脱掉裤子站到水坑中去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奋勇当先,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不但超额完成矿上下达的生产任务,而且使采煤二队提前15天走出了复杂的地质构造。

2002年,采煤二队工作面再次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确保安全,队上决定成立突击班,他再一次挑起了重担。本来就有胃病的他,经过多次折腾和过度劳累,使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他没有因自己的身体不适而停止工作,反而咬紧牙关坚持出勤,直到完成任务。同年9月,2325工作面机尾遇断层,丁言峰主动接受挑战,仅用7天时间完成了154米的巷道掘进任务,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开采。

当干部就是要学在前干在前。丁言峰就是用实际行动写出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有人说升官了也就会摆架子了,可是丁言峰煤矿工人的本色并没有变。遇事还是自己亲自动手,从不来麻烦别人。2003年11月到2004年2月,采煤二队2323工作面遇到了长35米,落差达3.5米的地质构造。职工杜召中由于心里害怕,几次都支架不住,丁言峰见此状况,一把将杜召中拖出险地,自己冲上前。由于落差大,支架上面空间狭长,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都顾不上擦一把。就这样,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隐患彻底排除。他这种将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让给职工的做法,使全队职工深受感动。

重视自身学习的丁言峰,更重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他常说:“区队干部是兵头将尾,是兵必须能干活,是将必须善管理,无论是兵是将都应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就是这样的心态,通过他几年的自修,在2004年7月,使采煤二队由炮采转为了高档普采。善学习,善钻研活跃了他在工作中的创新思维,也给他带领操作机械化设备的队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采煤二队采用的薄煤层采煤机,由于先天设计的不足,经常影响工作程序,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善于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仔细察看,琢磨计算,提出了将电缆架子底部每隔一段割开一个200毫米见方的方孔,让煤从方孔中自然流出的建议,经试验效果特佳,即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工效。

丁言峰是一名优秀的党员,他结合“四岗位,四提高”活动,提出了“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争当模范,争创一流”的活动主题和“树标杆,强素质,争做模范带头人”的口号。在他的带领下,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齐心协力,2005年,全队计划任务36万吨,实际完成40万吨,全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创建队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他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本报记者 刘公望 实习生 袁娜

上篇:宝石厂进行电梯应急演练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7/10/28135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