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今年40岁的下岗女工辛红玲,丈夫早年因病去世,两个儿子正在读中学,家庭没有固定收入,生活十分困难,她一度曾对生活失去信心。自2003年全县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会系统开展了“交友帮扶”活动以来,辛红玲的生活就有了指望。县总工会主席成为帮助她走出困境的“贴心人”。结为帮扶“对子”后,工会主席又是送帮扶金,又是送物品,逢年过节还常常到她家看望她,嘘寒问暖,让她在困难中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看到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的关心。为了使她彻底走出困境,县总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积极联系,想尽办法帮她安排工作,为她找到了一个“扫马路”的工作。虽然每月收入只有300元左右,但有了这份工作,她家的生活困难暂时有所减轻。有了工作,不等于走出了困境。“交友帮扶”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此,县总工会仍把她当成帮扶对象,进行长期帮扶。去年又帮她申请到榆林市总工会的“单亲家庭帮扶金”500元。目前,她家的生活虽然仍有困难,但已开始走出困境。
近几年来,清涧县委、政府和县总工会把解决下岗职工实际困难作为构建和谐清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417名县级、科级干部、工会干部与下岗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全面开展“交友帮扶”活动。县领导和县总工会要求帮扶干部做到“三到位”,即帮扶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掌握他们生产、生活状况到位;宣传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和科技致富的途径到位;帮助他们制订脱贫计划,并指导鼓励、组织实施到位。同时给予资金和物质援助,使他们真正走出困境。截至去年年底,全县科级干部向下岗困难职工捐资20850元,捐粮油10050公斤,捐衣物337件;县总工会还向考上大学的特困职工家庭学生发放援助金6700元,减免下岗困难职工子女学杂费35人。
“交友帮扶”活动就是为了确保每一户困难职工家庭有饭吃,有衣穿,子女有学上。尽管从2004年开始的三年“交友帮扶”活动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清涧县仍把交友帮扶工作当作首要工作来抓。今年,该县仍组织交友帮扶结对子417对,其中县级领导30对,在双节期间领导干部向贫困职工捐资2万余元,粮油900公斤,衣物212件。同时工会还协助政府和企业开展职工的生活保障工作,做好了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新增低保户100余户,促进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梁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