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光厂退休职工孙安民今年荣获了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的“推动中国商品房市场诚信建设典型人物特别奖”。在全国房产打假方面出了名。在谈到房产纠纷因何而来时,他从多年来与不法房产商斗争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
管理上的漏洞:职能部门疏于监管,执法不严,一些楼盘建设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违法问题。如审查不严,一些开发商没有资质和资金,发布虚假广告和利用房产项目搞欺诈,项目手续不全甚至全无;随意改变规划和侵占业主的合法权益,一些项目被重复抵押和反复买卖,建设工程不公开进行招标、没有监理、没有经过质量验收,甚至工程配套、安全设施尚未完工就通知业主入住,迟迟不办理房产证,偷税漏税,挪用业主所交的大修基金,乱收费和高收费,业主和开发商、物业公司之间的各种纠纷虽经群众多次逐级反映,但职能部门仍疏于管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矛盾激化,一些企业甚至动用黑势力屡屡介入,导致流血事件一再发生。
政策上的瑕疵:鼓动开发商“边建设边补办手续”和盲目推行“商品房预售”制度造成了各种隐患。将一些无实力、无资质、无诚信的皮包公司引了进来,尤其是期房。一房两卖、重复抵押、项目搁浅、资金转移、开发商有意无意破产等。谁也不了解开发商的诚信度、势力、能力、和楼盘的未来。把项目和房款盲目交给他们和靠他们来创造业绩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对消费者、银行和相关单位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和无穷的烦恼。
经营者诚信度的缺失:房地产市场缺乏诚信、虚假宣传、手续不全、欺诈经营、霸王条款、侵权和违约这些对消费者是最大的伤害。“商品房预售”制度使投机商钻了空子,大量收款,招揽项目,使他们四面开花。实践证明,很多开发商手中并没有钱,他们是在利用房地产项目,拿买家的钱、银行的钱搞投资,并不承担风险。一些公司的注册资金、业绩宣传、项目、经济势力和技术力量甚至是虚假的。由于监管不严,让一些皮包公司借此收了一大笔资金。一个项目还没有干完,又拉扯上了另外几个项目上马,甚至利用在建项目重复抵押和买卖,导致哪个项目也干不好。
购房者缺乏理性:购房者房产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维权道路曲折。大部分购房者拿钱买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模糊概念的房产。过度相信房地产企业的宣传广告、口头承诺、表面现象,贪图便宜、随大流投资房产、购房前没有风险意识、不调查、不了解、不知道看什么证件、不请律师、盲目交钱,交了定金、写了合同、拿了钥匙、入住后,这才明白,一切都与自己理解的、要求的和当初开发商承诺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入住后还有一大堆的开支和麻烦,甚至连办理产权证这样的事情都会遥遥无期。才明白这样的“商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买卖,这时:后悔了,愤怒了,又陷入在要求退还订金、退房、投诉、赔偿、举报、维权、找记者、找政府、打官司的苦恼中。
法律被漠视:房地产事业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原有的相关法律和随后又补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也相继成立,但有的人漠视了法律的存在。执法部门不能严格地运用法律执法!一些部门存在着腐败官员,不作为、假作为,严重地影响了法治建设。违法者蔑视法律而受不到法律制裁!一个简单的违法、违规、侵权、违约问题却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可成本还不一定能得到解决。或者说:伦理上、道德上、法律上你可能是胜诉者,但在经济上、赔偿上、执行上、事实上你却永远是失败者!并没有得到法律的真正支持!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