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面对原料、运费、电价连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和塑料制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带来的生存危机,陕西塑料加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纷纷采取措施,应对不利局面,并涌现出一批在重压下“扛得住、站得稳”的优秀企业。
西安高科塑业有限责任公司没有像一般塑料企业那样采取压价促销的手段,而是凭借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国内独一无二的工艺配方,以有机锡为稳定剂,生产高科技含量、绿色环保的高附加值产品,使其“Green牌”系列“国家免检”塑料管材、型材及管件等30多个规格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个城市,而且走俏美国和中亚各国。与财大气粗的高科塑业不同,由四台二手圆织机起家的西安洁美编织袋厂,则依靠“挖掘潜力,节本增效,加工别人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产品”,应对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的不利影响。宝鸡云鹏母料厂面对成本激增带来的压力,将原来的湿法生产线全部改造成干法生产线。“别小瞧这一湿一干的改变,一年就可为云鹏节本增效80多万元。”云鹏的姬厂长不无得意地说。陕西永丰塑料科技股份公司面对原料涨价、运费上涨、电价上调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和劣质农膜低价倾销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公司没有像众多农膜企业那样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开发新产品,通过多种经营,化解市场风险。该公司吴总经理十分感慨地说:“农膜企业要么依靠有实力的企业做后盾,专门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农膜产品,要么就走多元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之路,否则,迟早会被不断上升的成本和不断恶化的市场逼上绝路。” (陈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