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谁来拯救估分失误的中考生

2023年10月08日

“我多估了15分,第一志愿85中进不去,第二志愿调剂生交费要15000元,还不知能不能入校”。22日返校领取中考成绩单的西安科技大学附中的考生刘昆(化名)带着哭腔对笔者说。

按照西安市教委的统一安排,24日新高一录生就开始了,但像刘昆这样因估分失误,进不了一志愿学校,二志愿又因一志愿录满而面临无学可上的考生不在少数。

笔者从西安科技大学附中的一位老师处得知,该校110多名考生,高估分者达到90%以上,最高的多出46分。许多估分失误的考生家长,为了子女能上一所与考分相近的学校,绞尽脑汁而未能如愿,精神几近崩溃。诚然,估分失误固然有考生、家长、老师的责任,但志愿填报因为今年实行的“一卡制”使二次选择难度加大,也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

“一卡制”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

“一卡制”即重点、普高录取志愿一卡填写。统招生、调剂生就是业界说的一、二志愿,且其后都缀有择校生。因档次不同的学校统招生都可享受免费入校待遇,家长竞相逐之就不难理解。

竞相逐之的结果是一部分估分正确的考生如愿以偿,顺利跨入所报学校,一部分考生因估分失误趋高填报,既享受不了统招生的待遇,且会因高出调剂生的提档分进不了二志愿学校就学,原因是一志愿考生填报学校已录满新生。假如某考生在统招生后择校生一栏也填报同一所学校,都未被录取,二志愿调剂生会因一志愿填报学校已录满,而使调剂失去功能。

制度设计上的“一卡制”填报体系,本意大概是为了平衡教育资源,实则是建立在学生估分失误的基础上。苦了的却是估分失误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重点名校向高分考生抛出绣球

22日上午,笔者在一所重点名校咨询时,一位考生家长走进“中招录取咨询办”,工作人员得知这位家长的儿子中考成绩为532分时,立刻站起来,不停歇地说:到我们这,到我们这。当家长说另有一所名校给出了较好的待遇后,这位工作人员竟拉着家长的手,说去主任那儿,并许诺说,可以免去三年6000元的赞助费。

笔者看到桌面上的登记表有户县、榆林、咸阳等地的考生,中考成绩在520分以上的有满满两大张。一位家长问返回来的招办人员:“没填志愿也能录”?其回答:“520分以上的考生直接进”。家长们一时语塞,像误食了一团棉花,堵得胸口慌。

不填志愿的市外高分考生被录,提高了录档分,使本来按志愿可入校的考生增加了几分悬念,也使调剂生志愿增加了难度。家长们清楚,最后不是挨上三、五万的择校费,就是一二志愿皆落空,等着发配“沧州”,去平衡教育资源。

新制度难阻生源大战

一位当地教育界人士说:“制度设计本来是为了遏制生源大战而设计的,有了中考的一、二志愿能使考生量分而行,估分报志愿就变得非常现实”。事实上,估分之痛本不在今,时下也没分数公布后再填报志愿的迹象。教育资源平衡这本难念的经,因了“一卡制”填报,使中考家长陷入教育资源市场化、填报志愿格式化、招生自由化的现实之中。我认为,重点名校不按规矩“出牌”,敝开大门吸收高分考生,并享受特殊待遇、是生源大战愈演愈烈的始作俑者。

(赵贵秋)

上篇:百家贸易企业实现网上直报
下篇: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7/2006072602-3.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7/26/2818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