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海纳公司成功改制后,只用了7年,就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西安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以汽车服务为中心、为现代公路交通运输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的龙头企业,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从改制前的5000万元和“零”,发展扩大到2亿元和6000万元;经营总收入从1410万元增至4600万元,年上缴税利从60万元增至300多万元,企业还清了5000多万元的各种债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公司工会主席康文平谈到企业的变化时说:企业有一个宽松的民主环境,民主监督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西安海纳公司于1998年6月由国有企业(西安市运输总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2000年6月又改制为公司制(有限公司)企业一西安海纳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改制中,工会始终积极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不仅加入了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在制定方案时,还请职工代表参加,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
工会主席康文平说:企业改制涉及到不少职工们关心的敏感问题,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关键是如何保证企业改制这个大的目标顺利进行,如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如何向职工强调:改制不是变相减员,而是为了使企业更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有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要细致到位,一环紧扣一环。工会向职工印发了1000份调查表,对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有:对改制的认识、有何要求、改与不改、改成什么机制等。工会将职工的调查收集整理归纳,再召开各方面职工、干部座谈会3次,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将各种意见反馈到公司,再反复修改斟酌,最后经公司职工代表太会讨论,百分之百的通过。
记者了解到:海纳公司在执行改制中,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不变,因有一套完整的民主监督机制,执行过程中有监事会督促实施;涉及到职工生活福利、工资调升、分房等方面,有职工代表和公司集体合同监督小组督促实施。在公司董事会的人员构成中,记者看到其中有工会主席。监事会7人中,职工占有4席。目前企业实行的民主管理形式是股东会、职代会、职代会组长联席会、厂务公开、效能监察等多层面,立体交叉的民主管理模式。
工会主席康文平告诉记者:改制后的企业,工会组织机构健全,各基层单位都建有分会组织,部门独立,工会干部到位,活动正常,职工对企业二次改制比较满意。 ■本报记者 柳江河实习生 熊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