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都很柔弱,但面对产品危险系数大、生产任务翻番的严峻考验,用纤纤巧手完成了每日上万发成品的检验,创下有史以来检验产品最多、质量控制最好的历史成绩,并确保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她们也爱美,但为了企业的发展,她们舍“小”顾“大”,常年素面蓝装奋战在生产一线,用纤纤巧手谱写着军工企业的华章。
今年她们班组被全总授予“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她们就是庆华集团公司一分厂检验班的女工。
用“绿豆”来形容一分厂检验班所接触的产品,可以说毫不夸张。这些产品的外径尺寸多在3到4毫米之间,高度不超过3毫米。对待成千上万发如此小的产品,不仅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剔除存有机伤、压坑、外脏、毛刺等外观问题的产品,而且尺寸检验精度一般要求控制在0.05毫米内。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有点“鸡蛋里挑骨头——难为人”,但对于一分厂检验班的女工们而言,这是必备技能。WD0128是检验班接触最多的产品,也是分厂2005年的主打产品,年任务量比2004年增加了近400万发。任务的骤增,随之而来的是产品质量问题。该产品在检验工艺中有一道工序叫“过桥规”,用以检验相关尺寸。有的产品在通过桥规后,虽然尺寸合格,但会出现外观挂漆现象。漆面受损,产品的密封防潮性能无法保证。在大批量检验时,小产品上的这种细微挂痕很容易被漏掉。然而,心细的检验女工们没有因为赶进度而“视若不见”,当即在该道工序之后增设了返检人员,专门挑捡挂漆产品,以便及时补漆处理。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在长期的实践中,检验班的女工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自检、互检、专检、返检的流水作业方式,层层把关,不放过一发不合格品。
近几年,随着公司军品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一批批高科技含量的军用火工品相继投人批产。面对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检验要求,为确保新品的检验质量,检验班女工们一边学习新工艺,一边在实践中操练新的检验技能,想方设法提高工艺质量和工作效率。某产品处于试制阶段时,经常会在做性能测试时出现粘在外管中的内管受力后开胶,被打射出壳体,产品质量无从保证。协助试制的检验班女工们结合实际操作心得,找出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涂胶工序不合理。技术人员设计的工艺是用竹签蘸胶涂抹管壁,这种“点式”接触抹胶法导致涂胶不匀,内外两管的粘合力不强;由于产品很小,操作时手拿不方便,所以涂胶速度慢。她们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开动脑筋想出了“新招”——用纸面作为涂胶工具,变点式接触“蘸”胶法为线式接触“滚”胶法。她们把涂过胶的纸面与另一张未涂过胶的纸面相对摩擦,于是在两张纸上形成了薄且均匀的胶面,然后将产品内管放在带胶的纸面上滚动一周,管壁上就被均匀的粘上了一层胶。这种涂胶法不仅能实现内外管的牢固粘合,而且操作方便快捷。她们的小发明解决了产品质量大问题,这种粘胶方法后来被技术人员编入正式工艺。
检验班的作业环境是艰苦的。女工们所接触的产品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动作“严、细、稳、准、轻”;涂漆工序气味难闻,刺鼻的药剂味常常使操作者头痛、恶心。即使如此,女工们每天都一丝不苟地对数千发产品涂两遍漆,而且保证漆面无漆点、气泡,避免漆不全等质量问题。
■朱樱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