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樊正印早上六点就打开铺子,生起小铁炉,升起的青烟和其他铁器铺子里的烟扭在一起,被风吹到古街的尽头。
在柞水县凤凰古镇,每天开铺最早的就是铁器铺了。尔后,便在街尾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给这个沉寂的古镇带来了一点活力。
樊师傅从初中毕业后就在古镇上随师傅学打铁,他的铺子是两间不大的老房子,背着正街,和其他三个铺子一起散落在古镇街角。一个高炉和两个木墩上的甑子立在铺子中央,一台电动弹簧锤和一大堆块煤占去了大半个屋子,一面发灰的墙上歪歪斜斜写着樊师傅经营的出入账和客户的电话号码,停电的时候他还会用起落满尘灰的风箱。
柞水地处秦岭山区,农作物主要生长在坡地,所以,大型的农机具无法施展作用,这些传统的锄头、耙子、镰刀等铁器仍然具有市场。樊师傅的铺子一般都是他一个人照应,只有必须两个人干的时候,相邻的铁匠会相互帮忙,他的大儿子也能给他帮点小忙。樊师傅没有带徒弟,他说这活太累,现在几乎没人干了,人家年轻人在附近的矿上打工不比他差。樊师傅也不愿意他的两个儿子以后干这个,希望他们通过学文化走出大山。
现在凤凰镇确定为古镇旅游点,一些古代的建筑都被保护起来。很多游人到这里都会在铁器铺子前驻足观看,但是封山育林使他们这些铁器生意大不如前。樊师傅说,即使景区开发了,也不会赶走他们这些铁器铺子,或许还会保护起来。前段时间还有外国的专家来这里考察,在他们的铺子前留影。其他地方是看不到了,铁器铺子可是古镇一景呢!
或许古镇需要他们每天的叮当声,樊师傅和他的同行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商山古老的农耕文化。
本报记者 张满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