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一批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近1万年来中国人类体质特征仍在进化。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召开的鄂尔多斯萨拉乌苏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吴秀杰作为研究者代表宣布了这一新的研究成果。
据吴秀杰介绍,课题组的专家对718例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和近代成年男性颅骨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从新石器时代经过青铜铁器时代到近代,中国全新世(地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脑颅和面颅趋向缩小化,鼻形趋向狭化,眼眶形状趋向高窄化,颅形趋向圆隆化。并且,从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近代,在不同的演化阶段里,颅骨各个性状的表现特点与变化幅度亦不相同。
吴秀杰说,中国全新世人类颅骨缩小的原因可能与气候、人群流动、生产生活方式(狩猎、游牧、农业)以及配偶制度等因素有关,但更确定的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
吴秀杰还介绍说,已经发现的化石证据表明,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至少经历了600万年——700万年的历程,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里,人类的体质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颅容量由不足400毫升增至1400毫升左右,平均身高由1米增至1.6米,脑颅、面颅和下颌骨尺寸增大等。
(柴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