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口腔医院是浙江省最大的口腔专科医院,长期以来,因其平价服务而广受当地百姓欢迎,年盈利近1600万元。但在上级单位主导下,该院最近突然被出售改制成民营医院,准备提高服务价格。
群众需要、企业赢利、发展无虞……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这样的医院都没有改制的必要。但就是这样好端端的医院,硬是要走上名为改制、实为“一卖了之”的道路。“改制是为了国有资产能保值增值,让老百姓享受差异化服务,医院也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职工能得到安置,又是溢价成交,医院评估价5817.8万元,成交价1.0211亿元,减轻财政负担不是很好?”杭州市上城区卫生局长的上述解释,我以为没有一条能够站得住。
医院卖掉了,最高价值也就是成交价了,再要“增值”从何谈起?所谓差异化服务,完全应该是由市场自主调节的,哪有政府通过把医院卖掉、听任医院老板对医疗涨价来体现“差异化服务”的?所谓医院能更快发展,在逻辑上和改制并没有必然联系,所谓溢价成交,这是资产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的,最关键是看“溢”了多少,现在的成交价能算是最合理的吗?而减轻财政负担一说。就更让人搞不懂了,年盈利近1600万元的医院,政府财政能有什么负担呢?
国有资产经营改制根本目的,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基层社会,改制被异化。改制,成为国有资产大流失的合法缺口,成为权钱交易的侵吞对象。
是什么原因,导致国资改制屡出蹊跷之事?从根本上说,还是政府要甩包袱,民间资本要通过公权寻租争取利益渠道,才促成了“改制一窝蜂”、为改制而改制的行政“大跃进”思路。如此之大的“改制猫腻”,谁来解释其中盘根错节的腐败疑团?
(马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