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蓝天下,跑道尽头,一架战机低吼着、抖动着……
“007请求起飞!”
“可以起飞”。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
战机尾部喷射出一条火龙,加速、滑行、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这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试飞院”)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一次例行的试飞。
当你看到祖国蓝天上那一架架新型战鹰矫健的身姿,你可曾知道我国自行设计的新型飞机和航空武器系统,都是在这里经过了严格的鉴定试飞,从而领取到飞向蓝天的通行证。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将情、将爱、将青春热血抛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将忠诚献给了伟大的航空事业!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中国“试飞人”。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是中国唯一承担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机构,是综合性的飞行试验研究基地,也是国家进出口产品商检局授权的飞机适航认可实验室。飞行试验是航空产品研制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航空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都曾来试飞院视察。
多年来,试飞院承担了我国研制新机和改进飞机90%以上的试飞任务,圆满完成了数千项国家下达和横向合作的飞行试验项目,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部(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400多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步步奠定了我国在世界试飞领域的地位,为增强国防实力,为中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赶超世界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试飞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二十年建设实践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单位;陕西省文明单位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不辱使命
为保证完成重点型号试飞任务,试飞院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英雄团体。山鹰课题组就是这些英雄团体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2004年4月28日,两架山鹰飞机穿云破雾来到试飞院,这标志着山鹰这种新型国产高级教练机的科研试飞决战正式打响。面临着遗留和保留问题有34项之多,但试飞周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以樊力、张嵩、体卫群、韩咏辉为首的课题组人员没有退缩,发扬团队精神,迎难而上。为了保证试飞任务如期完成,他们中有人两年没有回家看望年迈多病的母亲、有人在40多度的高温下连续工作,有人在万米高空置生死于度外排除故障、有人已经以身殉国……他们创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向困难抗争、向时间挑战的科研试飞新路,使山鹰承载着试飞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气魄飞向祖国的万里蓝天。
像山鹰课题组一样,试飞院全体干部职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怀着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和航空报国的满腔热忱,顽强拼搏,光荣地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试飞任务。
他们圆满完成了歼教5、歼6ⅢA、歼6Ⅲ-Ⅲ、强5加大航程型、歼教6等型号飞机的试飞,完成歼8和运7、运8、歼教7的科研试飞;完成了飞豹、运8C、运7-100、运7-220A、直8A等重大军民用飞机的鉴定试飞和适航取证试飞。特别是近年来,承担和完成的科研任务主要包括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40多项、重点型号设计定型试飞项目15项,成功地完成了多项重点型号任务,科研试飞总量逐年增加,先后创造了中国试飞史上新机单架单日、单月科研试飞架次和多机同时试飞、多目标跟踪等多项新纪录。试飞架次是90年代的4倍,飞行日、飞行场次以及完成的科研架次数都连年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在飞行试验技术水平和技术实力方面已取得明显的进步和突破,现可承担和完成第三代战机和民用飞机所有鉴定试飞任务,航空武器的试飞研制能力和部队的战斗力明显得到了提升。
严防死守时间节点
在试飞院历史上,科研试飞始终具有“时间急、困难多、风险大、任务重、地点散”的特点,实属罕见。面对各种考验,试飞院在科研试飞中,打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和时间赛跑,死保重点型号任务的时间节点。
时间紧,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抢进度。一是加强飞行组织的计划调度。加大综合试飞力度,多机种混场次组织飞行,不放过一个可飞小时。科学降低飞行能见度要求,加大训练和培训,拓展了空域及空域资源。二是执行联合试飞方针。设计所、制造厂、成品所、成品厂、试飞院,大家齐心协力保技术状态,保飞机的出勤率,提高飞行效率。三是加强试飞备件和检测设备保障。跟飞人员、备件、检测设备及时到位,及早落实地面保障车辆、原机航材备件和检测设备,决不影响型号试飞。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试飞院首次在国内采取国际上先进的联合试飞的管理方法,创立了“四个一”的方针,即一个试飞总体方案,一个彼此衔接的试飞计划,一套贯穿始终的测试系统和一支集设计、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试飞队伍,成立了试飞现场行政指挥和技术指挥,安排和组织飞行试验,抓飞机状态、飞机的排故、定期工作、技术攻关等,用严谨的管理、雄厚的技术保证了试飞的质量和安全,同时,试飞院创造了试飞架次最多、问题遗留给用户最少;试飞考核内容最新、最全;试飞包线和试飞风险最大;机载测试和地面监控参数最多;试飞效率最高;试飞安全性最好;试飞实力的增长最显著等多项之最。试飞院的科研试飞、组织管理、飞行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多种型号飞机试飞中创造着奇迹。
地点散,百人持续三年大会战。为了目标的实现,试飞院试飞队伍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十多个场地。在某基地数百人的大会战持续3年。为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干部职工披星戴月、战酷暑、斗严寒,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研究员廖厚权,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累倒在试飞现场再也没有起来。有一位参试人员母亲住院半月之久,直到工作准备就绪他才向领导请假。就在此时,医院电话却告知其母亲已经永远地离他而去!某试飞队60余人,先后有40多人次生病输液,但没有一人因此影响飞行,往往是进场之前输液,拔下针就进场。试飞院的干部职工就是这样克服了重重困难,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的强大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向国家负责,为用户服务”
在某重点型号定型试飞中,机务处的孙建英天天在飞机上工作,他身上有一个个小笔记本,记载着每次故障排查、解决过程寄给各成品厂所写的建议。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试飞院机务人员的形象,而且让主机厂所和辅机厂所的人佩服。在2000年至2003年近4年的时间里,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同事一起排除了型号飞机定型试飞中航电系统发生的400多起故障,并分别赢得了8家厂所颁发的委托书和授权书。
在完成任务中,试飞院转变观念,牢牢把握客观性、公正性。注重观念转变的教育,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市场观”、“客户观”的教育(即“给市场以特殊理解,给客户以特别关注”的“两观”教育),强化了“向国家负责,为用户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从用户需要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服务的作业流程和制定管理规划,并以是否满足用户需要作为衡量服务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在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设身处地地为用户着想,真正赢得用户的信赖。
在确保重点型号任务研制周期的同时,客观分析了航空产品研制的预研、设计、制造、试飞等环节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在试飞服务领域“前伸后延”这一理念,给市场以特殊理解,给客户以特别关注,将服务进行前伸和后延,即为厂所服务前伸到设计研制过程和后续客户的使用之中。这种基于在航空产品研制中对市场和客户特殊关注与理解的服务理念,不仅有利于加快产品的研制过程,有利于协作沟通和航空技术的发展,同时将航空产品研制中的不同环节衔接起来,在实际中有着极为成功的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安全就是生命
科研试飞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质量安全是试飞人的生命。在完成重点型号任务中,试飞院从质量管理入手,紧紧抓住试验过程与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1996年试飞院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推进了质量管理,确保了科研试飞的质量安全以及各项工作的质量,并在2004年通过了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
在深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试飞院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相继建立了计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体系、6S管理体系,加强了制度建设,使各项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摸索了6σ绿带培训方法,推行“6σ”管理;建立和完善试飞顶层质量管理文件,先后通过了中国一航组织的军品质量整顿验收、飞行安全检查、新时代认证中心现场审核和中联认证中心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的现场审核。推进了六西格玛管理工作,举办了十六期六西格玛培训班,共培训1300余人,目前试飞院已有六西格玛领航员2名,黑带1名,绿带59名,在培绿带5名。全院干部职工加深了对六西格玛的认识,参与改进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扩大质量审核的范围,把质量管理深入到技改项目,对院内科研试飞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核,保证了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使全院干部职工质量意识、安全意识、顾客意识和市场意识显著增强,质量安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试飞院遵循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自行、独立(未聘请咨询机构)创建并实施认证了系统完善、规范运作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于2005年2月25日通过国家认证注册。通过创建和实施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试飞院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试飞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从问题管理向以预防为主的管理转变,从经验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有效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是试飞院安全管理机制的一次提升和飞跃。通过执行职业安全健康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证了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不断促进了试飞院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进;同时也对试飞院全面推行“零事故”目标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形象,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飞院通过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过程控制更加有效,用数据说话的风气初步形成,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实现安全飞行奠定了基础。2003年,试飞院首次提出安全生产“零事故”管理理念和奋斗目标(在中国一航是第一家),并率先建立和通过了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采用了规范化科学的先进管理方法,五年来没有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年均仅发生一起轻伤事故,是一航工伤事故控制水平最好的单位之一。2002-2004年试飞院连续三年获得了中国一航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试飞院被国防科工委授予质量先进单位,这是试飞院近十年来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试飞院一路战鼓催征、一路激情豪迈,报国强军、屡闯难关,在“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的征程上塑造了新的形象,也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鲜花和掌声。历史纪录了47年如金的岁月,岁月凝聚了试飞人无私奉献的精神。200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试飞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飞院的同志为我们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国家航空工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任务既光荣又繁重。无论是从加强国防建设的角度,还是从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角度,都必须加快航空工业的发展。同志们肩负的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大家进一步努力,努力把试飞任务完成好,逐步缩小我国飞机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生产出水平更高的飞机,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永强 芦晓萍)
图为胡锦涛总书记在省委书记李建国(右一)陪同下视察试飞院时,院长沙长安(右二)、党委书记于以贵(左二)正在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