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彬县,有一个人被大伙誉为公路建设的“拼命三郎”,他就是县交通局技术员李文科。
1993年毕业于省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专业的李文科,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了贫穷落后的家乡,走进了县交通局。他扎根深山,立志改变家乡落后的交通面貌,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十多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并主持完成了两条74公里县道改建、38条262公里村道、18座桥梁及80个涵洞的勘测设计和施工任务。多年来,他跑遍了全县的塬梁沟峁、角角落落,洞悉全县的地质地貌,坚持立足实际,克难攻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了全县交通事业的发展步伐。2001年7月,咸阳市第一条国债路——彬底公路建设工程前期测设工作紧张进行,时值酷暑,天气炎热,顶着40多度的高温,他带领技术人员起早贪黑,奔波于沟壑纵横、荆棘丛生的山沟,每天收工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但他不顾疲劳,又一头扎进设计室,整理资料,设计图纸,整整38天下来,他病倒了3次,每次打完点滴后,第二天又坚持带病奔赴工地,从未休息过一天,测设工作结束后,他被晒成了“黑人”。
今年,全省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县交通局计划15天完成第一批50条125公里通村公路的规划、勘测和设计任务,李文科带领7名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勘测、设计,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测设任务,为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通村公路建设中,他全面负责建设工程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检查、进度统计、资料整理等工作,白天下工地检查指导,晚上加班整理资料,经常通宵达旦熬到天亮,顾不得休息又赶赴工地,熬得口舌生疮、双目红肿,每次下到工地,各乡镇工程管理人员都会半开玩笑地说:“你已经炼成了‘火眼金睛’。”目前,该县首批通村公路已顺利通过咸阳市交通局的核查,工程质量、管理资料等整体工作受到了核查人员的高度赞扬。
“路总得要修,活总得要干,自己吃点苦、受点累没有关系,只要能使父老乡亲早日走上好路,我就满足了”。望着脚下不断延伸的通村路,他平淡地说。 ■马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