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转制改革以来,以“科技兴陕、人才兴院、兴院富民”的发展战略,促进科研、产业的大发展。近年来,该院的综合收入连续五年均以高于40%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8.5亿元。
该院2000年改制后,从吃“皇粮”的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铁饭碗打破了,今后怎么办,成为全院上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研究院党政一班人通过认真分析形势,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科研为特色,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为此,他们加强科技管理与改革,抽调精干力量继续从事共性技术和高技术研究工作;加强稀有金属材料研发平台建设,投资近亿元改善实验室和中试条件,提升了研究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体制改革中,该院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造,先后改制成立了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产过亿元、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和十多个由职工参股、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实现无形资产入股近6000万元,并将40%量化到主要贡献者;吸引外部投资2.4亿元,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在内部管理上,该院党委重视人才资源的管理,实施“人才兴院”的战略,先后与省内外多所高校联合开展了博士、硕士、MBA和工程研究生培养工作,创办了东北大学研究生西北分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与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大学联合培养中外双学位研究生。现已培养研究生数百名,其中博士研究生近百名。为研究院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和管理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
本报记者 郝振宇 实习生 陈欣